五年“双碳”路:中国林科院林草碳汇成果丰硕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胡利娟
  • 2025-09-25 14:37

宋平 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9月25日,记者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获悉,“双碳”目标提出五年来,该院聚焦科技支撑国家“双碳”战略,挂牌成立林草碳汇研究院,统筹全国优势力量,围绕多生态系统固碳增汇关键技术、计量创新等重大问题攻关,取得标志性成果,为林草碳汇发挥“压舱石”作用提供支撑。

发挥智库优势,服务决策行动

该院组织院士专家承担多项重大课题,研判我国林草应对气候变化进展、国内外目标及远景预测,形成《林草领域2035年应对气候变化目标研究报告》,提出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中林草相关目标建议。同时创新提出森林、草地碳汇提升专家建议,面向试点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多地编制试点方案,为决策提供战略支撑。

完善经营管理,提升固碳潜力

该院建立森林土壤固碳增汇技术,提出“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时空精准匹配造林—碳固存技术体系;研发次生林立地质量评价技术,形成标准化经营模式;研究主要造林树种培育技术体系,集成森林固碳增汇关键技术。编制多项技术规程,形成149个次生林分区经营模式,在368个试点应用,蓄积生长率提高15%以上。

延伸资源利用,支撑绿色产业

在木竹产品替代方面,该院创新多尺度重组材料技术体系,攻克关键技术,原料利用率达90%、能耗降低20%,支撑多地建设示范基地。在生物质能源领域,突破秸秆与木质纤维解聚耦合技术,在多省建示范线,处理万吨农林剩余物可增值20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1.8万吨;研发高得率制浆技术,在23省推广,近两年利用低质原料2600万吨,减排成效显著。

创新智慧监测,构建一体化体系

该院提出激光雷达生物量指数,发展三阶段分层建模估测方法,协同多平台观测数据;依托“句芒号”卫星形成全球森林碳储量监测能力;建立土壤有机碳数据库,构建碳汇监测耦合模型,结合大数据预测森林碳汇潜力,为国家LULUCF(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清单编制提供数据支撑。

参与履约谈判,助力全球治理

该院牵头构建高精度林业碳汇监测核算体系,持续更新编制四期LULUCF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成果被多部国家报告采纳并提交UNFCCC秘书处。成立国际林联特别工作组,深度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和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核心协调机制,为国家气候谈判提供支撑,推动中国方案融入全球框架。

编制方法学,健全标准体系

该院牵头成立林草应对气候变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相关标准体系;制定多项国家与行业标准,为碳汇计量提供方法学基础;制定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造林碳汇》,将造林碳汇纳入全国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规范审定核查,推动价值实现

该院承担森林草原价值核算项目,编制《生态产品目录(2024年版)》。作为首批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审定核查机构,截至2025年9月,审定22个造林碳汇项目,占全国35%,覆盖11省区近200万亩。针对碳票试点,提出健全方法学、拓展应用场景等建议,未来将推动优化碳票机制,助力“生态资源—资产—资本”转化。

编辑:袁蓁杉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