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胡利娟
9月25日,2025年“金角银边”城市微花园设计建造全国大赛颁奖仪式在京举行,标志着赛事圆满落幕。大赛产生的100个优秀方案已在北京中心城区的100个边角地块落地,为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提供了“可落地、可复制”的鲜活样本。
随着城市进入存量更新阶段,街角、巷弄、桥下等曾被忽视的“金角银边”,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关键。这些不足400平方米的空间,通过精细化设计被转化为兼具生态、文化、服务功能的微花园,实现“小空间大民生”。本次选址的100个核心区域,平均面积不足200平方米,且多与市政设施并存。经设计师规划,它们被打造为花园街道、住区、商圈、公服和设施花园等五类场景,旨在让市民“出门5-10分钟即见绿”。
落地微花园严格遵循“植物乡土化”原则,优先选用低维护品种。项目由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团队打造,京外团队带来的南方造景、西北乡土木等思路,为北京注入了新活力。亮点案例包括:德胜街道“蔬香花园”:以可食用植物为主题,成为集社交、亲子体验与自然教育于一体的复合空间;东城区“屋顶花园”:探索立体绿化,为同类项目提供生态与休闲兼备的范例;“周末花市花园”:结合广阳谷森林公园区位,融合生态景观与市民消费需求;“82米微笑花园”:将带状绿地变为用连续花带串联的社区情绪疗愈空间;地坛南门“以竹代塑”花园及白塔寺历史片区花园:分别彰显环保理念与延续古都风貌;消防站门前花园:通过“小火苗”“小水花”小品,强化消防安全意识;“福鸭花园”及东四街边花园:巧妙结合餐饮场景,打造活力商圈。
“这些设计让微花园从‘景观’升级为承载休憩、社交的‘生活空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城镇绿化处副处长付丽介绍,已出台相关政策文件统筹推进此类建设。这100个微花园不仅为首都增添了新场景,也为全国城市小微空间更新提供了实践样本。未来将持续开展大赛,让“出门进花园”成为市民日常。
本次大赛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东城区人民政府、西城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不同于传统行业赛事,其打破专业壁垒,构建起“全民参与、全域创新”的开放平台。参赛队伍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在211名设计师(或团组)中,既有专业设计师、施工企业技术人员、高校师生,也有园艺爱好者和普通市民,真正践行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