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正是秋蟹膏满黄肥的绝佳时节。不过,中医认为螃蟹性寒凉,若吃法不当,很容易引发肠胃不适。那么,如何搭配才能既尝得蟹的鲜醇美味,又能有效中和寒性呢?
“秋蟹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价值也不容小觑,每100克蟹肉中就含有17.5克优质蛋白。蟹肉性寒,有利于缓解秋日干燥带来的不适感,尤其适合秋燥来袭、没胃口时食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病科副主任医师陈煦说,不过,吃蟹的核心原则是“不踩雷”,首要一点便是“控量”——成人每次食用1只(150-200g)即可,每周食用1-2次,因蟹的寒凉之性易刺激肠胃,过量食用,可引发腹胀、腹泻等不适。
搭配是否合理,则直接决定了吃蟹能否“去寒”。陈煦建议,吃蟹时可搭配生姜、紫苏叶,这两种食材性温,能直接中和蟹的寒性;饮品方面,温黄酒、热姜茶是绝佳选择,既能解蟹的腥味,又能暖身去寒,减轻肠胃负担。“同时需避开禁忌搭配,切勿将螃蟹与柿子、梨等寒性食物同食,否则会加重体内寒气,大幅增加腹泻风险。”
除了控量和搭配,蟹的处理与烹饪方式也关乎健康与口感。陈煦说,螃蟹生长环境特殊,可能携带寄生虫,务必彻底加热后再食用,坚决不吃生蟹、醉蟹。“最佳烹饪方式为清蒸,水开后放入螃蟹,蒸15-20分钟,关火后再焖3分钟,既能最大程度保留蟹的营养,又做到少油少盐,吃时蘸上姜醋,鲜美的同时还能进一步去寒,口感堪称一绝。”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吃蟹。脾胃虚寒、痛风患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须谨慎食用。
若想换种吃法,陈煦推荐一款“山药松茸花蟹汤”,清润不寒,超适配秋日。
这款汤的用料简单:铁棍山药200克、松茸10根、花蟹500克,再准备适量姜葱、白酒、盐即可。做法也不复杂:山药去皮切片,松茸用竹刀轻轻切片,避免破坏营养;花蟹处理干净后斩成块,锅中热油,放入姜片爆香,加少许白酒去腥,再放入花蟹翻炒至蟹壳变红,随后加入山药片和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15分钟,最后放松茸片煮5分钟,撒上葱粒、加盐调味,一碗鲜醇又袪寒的汤品便完成了。
陈煦提醒,山药能补脾养胃,松茸可化痰润燥,搭配花蟹的养血功效,三者结合让汤品兼具营养与食疗价值,但脾胃虚寒者仍需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