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时空隧道,孙和平院士走进华中师大讲述大地测量的奥秘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季春红
  • 2025-10-16 15:54

(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10月14日,由科普时报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市新华书店有限公司主办,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协办的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活动当天,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和平以“漫步时空隧道——精密大地测量与时空基准”为题,从大地测量的学科内涵、技术应用及其对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意义,为现场近300名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



什么是时间?什么是空间?你是否知道科学问题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是世界?什么是宇宙?人类面临的核心科学问题是什么?……讲座中,一个个引发思考的话题接踵而来,让学生们沉浸在探索科学奥秘的奇妙之旅中。

“人类生活在一个动态的地球上,在内外力作用下地球呈现出十分复杂的运动状态,各种地球物理场随时随地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包括地球的自转变化、冰后回弹、海平面变化、地球表面变化、大气驱动导致的洋流、滑坡、地震、火山爆发等等。”孙院士在讲座中强调,时空测量技术是精准认识地球动态过程与质量迁移规律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英国物理学家测量科学先驱开尔文说,一个事物你如果能够测量它,并且用数字来描述它,那么,你对它就有了深刻的了解。俄罗斯化学家德米特里·门捷列夫更是强调,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

从地球到深空,人类努力探索着这个奇妙无比的世界。大地测量学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基础,已从传统理论发展为以空间技术为核心的精准学科,涵盖GNSS、卫星激光测距、重力测量等多类技术。讲座中,孙院士还特别提到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特色与成就,指出其定位精度与国际系统相当,尤其在星间链路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讲座还援引国外相关机构的报告,讲述了中国在大地测量领域的快速进步,让现场听课的同学倍感自豪。

据介绍,目前我国北斗系统星载铷原子钟,其天稳精度指标达到5×10的-15次方量级;我国钙离子光频标跃迁频率进入国际次级秒定义,精度达10的-18次方量级。



台上讲得精彩,台下听得入迷,现场的同学一边听讲,一边记录,不时用手机对准大屏幕拍下讲座PPT中的重要章节。如何才能成长为一位测量学家?精密测量和时间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互动环节,同学们将听课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思考,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将讲座的氛围推向了高潮。整场讲座融专业性与启发性于一体,既深化了听课师生对大地测量学的理解,也彰显了科学精神在教育与创新中的重要价值。



此次科普进校园活动中,科普时报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海豚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童趣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等单位还向各所学校赠送了报纸和图书。



据了解,孙和平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地球重力场观测与地球动力学研究,在精密重力测量、地球内部结构探测等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201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地球重力场观测技术、理论模拟及地球动力学应用,包括地球微小形变的高精度重力信号检测、固体潮汐与地核动力学等。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