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五大核心方向 共谋新时代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路径
  • 来源:中国科普网
  • 作者:陆越
  • 2025-10-17 17:08

10月11日,由中国科普研究所和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科普中国智库专题活动第43期“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科技、教育、人口、环境、文化、国际交流等领域的二十余位专家齐聚一堂,围绕《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智库报告》(简称《智库报告》)展开深入探讨,共同探寻新时代科普高质量发展路径。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高宏斌主持会议。

《智库报告》是中国科协2025年度战略咨询项目“科普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成果。项目负责人、中国科普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付文婷介绍,《智库报告》将聚焦科技创新、人口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繁荣与全球合作五大国家重点领域,深入探究各领域衍生的理论机制、治理路径、关键挑战及对策建议,为科普工作提供战略指引和决策支撑。

新时代科普内涵与服务对象拓展 

科普的功能与价值随时代变迁持续拓展,已从社会启蒙工具发展为服务全民素质提升、塑造文化自信、整合传递知识与技术等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所长刘萱指出,科普不仅能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更为现代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优化提供重要支撑。因此,科普工作应紧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当下数智技术不仅重塑科普形态、实现内容个性化与裂变式传播,更倒逼公众要终身学习来适应技术发展与生产方式变革。这一形势对新时代科普提出新要求——服务对象和重点聚焦“特定群体”,覆盖“全社会”需求,正如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邱惠丽所言,“全社会公众及科学知识的使用者,都应成为科普的服务对象。”

助“一老一小”跨“鸿沟”触前沿

在实现科普对象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特定群体的需求更需重点关注。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张许颖、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翟杰全均强调,“一老一小”群体应作为新时代科普的重点方向,以支撑人口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围绕该议题进行了重点讨论。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厚莲指出,当前我们已迈向老龄化社会,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已成科普要务。对于青少年科普,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建中特别强调,将前沿科普融入中小学科学教育至关重要,尤其在生物、人工智能等迅猛发展的领域,需让青少年尽早接触前沿科技,激发其探索兴趣。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副主任李秀菊从教育角度补充,提出要推动学校科教改革,通过校内外协同共建开放的科学教育知识生态,提升青少年认知能力与创新思维。

科普既要落地也要“活”起来

在内容层面,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原院长任福君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研究员杨勇均指出,科普需推动内容创新,使科学传播适应新场景的发展需求。将科普从单纯的知识传递转化为文化创作,通过故事化、视觉化的表达方式,赋予科普鲜活的生命力,让科普“活”起来。以“智慧+博物馆”为例,技术为科普赋能——通过沉浸式体验,引导公众从“被动接收”转向“主动探索”,这种形态创新又持续反哺科普体系优化,形成“创新—应用—再升级”的良性循环。这也是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二级研究员赵新力所强调的,科普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切实实践。

有了优质有趣的科普内容,更需精准有效的传播方式。中国科协战略发展部原部长杨文志强调,科普要重视在地性、全域性与泛在性。如他提及的星火科技馆,依托全国众多高校,在各地打造出一座座免费开放的“科技博物馆”;中国科普研究所科学素质研究室副主任胡俊平提到的全民数字素养提升月,则通过数字教育资源共享等活动让公众与前沿科技相遇……这些活动作为优质科普实践载体,让科普扎根公众身边,成为连接科技创新与社会大众的关键桥梁。(科普时报实习记者 陆越)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