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三口井托起一座石油城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闫建文
  • 2025-10-24 10:25

黑龙江省大庆市,是一座因石油而建的城市。今年是发现大庆油田66周年。1959年9月26日,深钻于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喜喷工业油流,标志着大庆油田的诞生。

松基三井的喷油回答了松辽盆地有没有石油的首要问题。接下来,就要搞清楚石油有多少、在哪里的关键问题。1959年12月,时任石油工业部部长的余秋里带领地质专家来到黑龙江大同镇,向现场的技术人员提出了三个问题:大庆油田是大油田还是小油田?是好油田还是坏油田?是活油田还是死油田?

要回答余秋里部长的问题,还要从认真研究大庆长垣北部三个构造地震勘探资料抓起。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德生,今年已经103岁了。他回忆,在大庆长垣北部地震构造图研究中发现,长垣向北油层越来越厚,南北油层对比是南薄北厚,显示出北部有三个大型的穹窿背斜,二级构造带面积可达800多平方千米。

时任石油科学研究院总地质师李德生和松辽石油勘探局主任地质师的张文昭,一起定下了喇嘛甸、萨尔图、杏树岗三个构造的预探井井位:喇1井、萨1井、杏1井(后井号统一改为喇72井、萨66井、杏66井)。李德生和时任石油工业部地质司调度处处长的邓礼让两位地质专家带着测量小组“踏勘”——他们背着测量仪器,手持罗盘,在冰天雪地里一一定下这三口井的井位。

1960年3月11日,萨1井出油,证明大庆油田北部是高产油田,这口井一天生产原油150吨。4月8日,杏1井出油了,油层厚度达30米到40米,日产原油100吨。4月25日,喇1井也出油了,产量更好,日产原油200吨。

喇1井、萨1井、杏1井这三口井的井深都在1200米左右,而且三个油田压力系数也是一致,这样就连成了800平方千米的大油田。这些重要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大庆油田是个大油田,是个好油田,是个活油田!油田大局已定,这就是后来传为佳话的“三点定乾坤”。

66载历经风雨,历史回响,几代大庆人艰苦创业、接力奋斗,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为共和国贡献了25亿吨原油,更是造就了一种精神。大庆油田的卓越贡献已经镌刻在祖国的历史丰碑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庆,这座石油圣城,续写着新的时代辉煌。

[作者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精神(石油科学家精神)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科普作家]

本版图片由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 摄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