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神经痛,这样治才管用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郭宇鹏
  • 2025-10-29 09:49

秋凉时节,带状疱疹进入高发期。带状疱疹及其引发的剧烈神经痛,正是困扰众多人群的“疼痛难题”之一。这种疾病不仅会使皮肤表面出现疱疹,更可能引发长期且剧烈的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留下难以缓解的后遗症,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做到早识别、早干预。

带状疱疹为啥又痛又难缠

带状疱疹的“幕后黑手”,就是引发水痘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第一次感染这种病毒的患者会出水痘,痊愈后它不会彻底消失,反而悄悄潜伏在神经节(神经细胞集合而成的结节状构造)里“休眠”。等你免疫力下降,比如累过头、压力大,或是出现糖尿病、肿瘤,病毒就会被激活,沿着神经疯狂复制、扩散,一边搞破坏让神经发炎水肿,疼到钻心;一边在皮肤表面长出具有“沿神经分布”特点的成簇疱疹。需要注意的是,神经损伤和炎症会恶性循环,就算疱疹消了,疼痛也可能缠上你。

带状疱疹可能引发后遗症

带状疱疹的症状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不同阶段差异较大,需警惕症状变化,及时干预。

前驱期:没出疱疹前,胸背、腰腹或头面部会先出现灼热、刺痛、酸胀,摸起来还敏感,可能还有低烧、乏力的症状,常被当成肌肉劳损、关节炎甚至感冒,最终错过最佳时机。

1-5天后进入出疹期:成簇红色丘疹快速变成透明水疱,沿着身体一侧神经长(不超正中线),伴随剧烈神经痛,轻则间断刺痛,重则刀割、烧灼样疼,夜里疼得睡不着。

后遗症期:10%-20%患者(60岁以上老人风险最高)疱疹消了,疼痛还会“缠着”患者数月甚至数年,也就是“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仅容易让人焦虑抑郁,还可能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严重影响生活。

带状疱疹的综合治疗

抗病毒药物治疗:带状疱疹发病早期,规范使用抗病毒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扩散,缩短皮损愈合时间、减轻神经损伤,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临床建议发病48-72小时内用药,疗效更佳,常用药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需按患者情况遵医嘱调整剂量与疗程。

脉冲射频治疗:若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不佳或加重,可采用脉冲射频治疗。该微创技术不损伤神经,安全性高、恢复快,适合药物疗效差或不耐受副作用的患者。

脊髓电刺激治疗:作为带状疱疹相关疼痛(尤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进阶方案,脊髓电刺激治疗优势显著,适合疼痛重、经药物或脉冲射频治疗效果不佳者,建议尽早干预。它无需开刀,电极植入创伤小、并发症少,可随时取出;能规避药物导致的胃肠损伤、肝肾功能损害及药物依赖;还可通过体外程控动态调整参数,部分患者可实现疼痛完全控制。

(作者系航空总医院周围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