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装备前沿
“九三”阅兵中,反舰导弹方队作为打击海上之敌的“尖兵利器”震撼登场,主要展示了鹰击-15、鹰击-17、鹰击-19、鹰击-20系列反舰导弹。这类导弹可部署在舰载机、水面舰艇、潜艇等多种平台,具有射程远、速度快、毁伤强等特点,是人民海军捍卫海洋权益、争夺制海权的“战略重锤”。
反舰导弹,是指用以攻击水面舰艇的各类导弹的总称,可根据不同发射平台区分为舰舰导弹、空舰导弹、潜舰导弹、岸舰导弹等。导弹战斗部通常采用半穿甲爆破型,可自主制导、自控飞行,当导弹进入目标区域,将自动搜索攻击目标,具有较强的毁伤性能。反舰导弹自20世纪40年代问世以来,作为“舰艇杀手”参与了第三次中东战争、印巴战争等多次海上作战或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代各国反舰主战武器。
各国反舰导弹“神仙打架”
自第一代反舰导弹问世后,世界各国均看到反舰导弹的发展前景,纷纷开始研制改进,各国基于本国国情、作战需求等因素,发展方向和技术手段呈现出不同特点。
美国现役型号有AGM-158系列、PrSM INC2系列、AARGM-ER/SiAW系列、BGM-109 Block IV/BlockV系列、NSM系列、JSM系列、SM-6 Block 1A系列、MALD-J系列、AGM-84系列等,导弹航速基本涵盖了从亚音速到高超音速,发射方式多样,呈现体系化作战特点,具备饱和打击能力。
俄罗斯现役反舰导弹包括“锆石”“缟玛瑙”“玄武岩”“舞会”“花岗岩”“白蛉”“天王星”“棱堡”“口径”“厨房”等多种型号,尤其注重超音速大机动突防与大威力打击。
欧洲各国的反舰导弹根据其地理位置和国情,以多平台适配性与近海适应性为主要发展方向。各国现役型号主要有法国Exocet MM40 Block3C、Exocet SM40,意大利TESEO Mk2/E、MarteMK2/ER,瑞典RBS15 MK3,英国“欧洲燕”“海毒液”等。现阶段发展路径基本与美国对标,多选择亚音速、隐身发展路线,反舰导弹大都具备多平台适应能力和多目标打击能力。
日本现役反舰导弹主要有12式改进型、88式、ASM系列、JSM系列等,发射方式有路基、空基等,突出增程隐身、复合制导及多平台适配等特点。
印度现役反舰导弹为“布拉莫斯”超音速导弹,与俄罗斯联合研制,射程400公里,可多平台发射,具有超音速、多弹道、强突防、抗干扰等特点。该国正在研制的“无畏”巡航导弹也计划于2026年服役。
反舰导弹未来太“卷”了
超高音速突防模式
反舰导弹正朝着高超音速突防方向发展,以此缩短舰艇反应时间、降低拦截效率。随着先进动力、制导及精确打击技术升级,超音速与高超音速反舰导弹将在多国实现长足进步。例如俄罗斯“锆石”导弹采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固体火箭助推器,速度达9马赫;日本ASM导弹用整体式液体火箭冲压发动机,速度3马赫。导弹速度的大幅提升,将显著增强突防能力,形成战场非对称优势。
超隐身突防模式
提高反舰导弹的隐身能力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关键点。当前世界各国为减少反舰导弹雷达辐射,研发过程中一般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调整导弹外形设计,将其外表面尽量倾斜、后掠,减少雷达探测面积。二是将发动机进气口下移,以减少进气口的雷达波辐射。三是在弹体涂抹雷达波吸收材料,减少雷达反射面积;当前,美国LRASM-A、挪威NSM和JSM等反舰导弹都是采用这种方式作为导弹发展目标,以提高其隐身能力。
智能化精确打击模式
随着战场信息化与人工智能发展,反舰导弹的网络化、智能化成为未来战场关键。当前各国传统反舰导弹中段与末段制导多依赖惯导、GPS定位等技术,部分国家正探索新型制导技术,如为导弹加装双通道数据链,美国AGM系列导弹便是代表——AGM-84经改进后,可实时调节航程、规避防空火力网,实现精准打击。
海军是维护国家主权、海洋权益及塑造地缘政治格局的核心战略力量,反舰导弹作为现代海军关键武器,兼具造价低、突防快、能智能协同等优势。其技术迭代与战术应用将深刻改变现代海战形态,抢占该领域技术高地即可改写战争“游戏规则”、重塑海上力量平衡。如何加速反舰导弹发展、降低成本、推进智能化,是各国面临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92383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