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五年来,我国涌现出大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作为基建领域的“大国重器”,国产盾构机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要突破,构建起了适应复杂地质条件、不同直径需求的完整产品谱系,为一系列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盾构机被誉为“工程机械之王”,由上千万个零部件组成、重达数千吨,其制造工艺极为复杂,是衡量一个国家装备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公路、地铁建设到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从水利、水电工程到各类矿山建设,盾构机穿越大山,钻入江河湖海,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大显身手。
过去的五年,我国盾构机技术研发呈现出“异型化、智能化、更大直径”的发展趋势。刀盘直径已突破17米,且在更大直径领域不断探索,掘进方向也变得更加灵活——不仅能实现水平、斜向、竖向、拐弯掘进,还能向上“爬山”掘进,成为名副其实的“百变金刚”。
数智赋能,在山东济南穿黄隧道、湖北武汉两湖隧道、武汉地铁12号线越江隧道等重大工程中,配备各种感知设备的高端智能化盾构系统,如同给盾构机装上了“眼睛”“耳朵”“鼻子”和“智慧大脑”。这些系统各司其职,实现“超前预判”“听声辨位”“智能分析”和动态风险评估,辅助盾构机掘进自主决策,使其成为能够啃下“硬骨头”的“钢铁穿山甲”。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黄蕾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