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探寻春联(一)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3-02 17:54

□ 顾军

编者按 行至岁末,兔年已经进入腊月,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儿越来越浓。张贴福字、春联是我们庆祝新年必不可少的仪式。即日起,在兔年腊月和龙年正月期间,本版“中华字课”栏目将聚焦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热门”春联,讲解其中一些字词的来源、演变、意义,让更多读者了解并传承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

============================================================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春联是国人每逢春节时在门上张贴的对联,因为在春节张贴,顾名思义为春联。春联又叫春贴、门对,是用形式工整、内容精美的文字,表达人们的美好愿望和新年祝福。

据说,后蜀末代皇帝孟昶书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表达的意思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这里的“嘉”和“佳”都表示美好,“长”和“常”都表示时间长久。

新年和佳节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希望,我们就来说说“年”和“节”。

先看看“年”。“年”的甲骨文字形是由“禾”和“人”两个部分组成的,表示一个人在背着稻谷,所以是一个会意字。金文的“年”在“人”的中间加上了一个圆点,小篆中的圆点变成了横笔,讹变成为“千”字,隶书和楷书的字形进一步变为线条化的符号,已经难以看出“年”造字的意图所在。

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年”本来的意思是庄稼成熟。后来“年”还可以表示一年的收成。《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生苦,凶年不免于死亡。”“凶年”是灾荒之年,也就是指那一年收成不好。“年”可以表示一年的收成,因此又可以把十二个月的时间称作一年。《孟子·滕文公上》:“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过了一年就意味着增加一岁,所以“年”又可以表示年龄。《列子·汤问》:“年且九十。”“年且九十”是指愚公的年龄将近九十岁,用愚公的年老体迈与他不怕困难的移山精神形成鲜明对比。“年”还可以指寿命,也就是人一生的岁数。《愚公移山》:“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这里的“残年”是指愚公生命中的晚年。

再看看“节”。在金文和小篆的形体中,“节”都是由“竹”和“即”两个部分组成,“竹”表示“节”的意义(“节”本来是指竹子上分枝长叶的部分),“即”表示“节”的读音。在小篆和楷书的繁体字中,“节”仍然是由“竹”和“即”两个部分组成,只是更加符号化。而“節”简化成“节”之后,虽然“卩”读作jié,可以表示“节”的读音,但已经很难从部首“艹”看出“节”本来的意义了。

“节”本来的意思是竹节。《晋书·杜预传》:“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也可以泛指植物枝干交接的地方。《易·说卦》:“其于木也,为坚多节。”甚至是指动物的骨节或关节。《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由于两个竹节之间是竹子相对独立的一个部分,所以“节”还可以指整体的一部分。例如“章节”,可以把一“章”的整体分成多个“节”。人们可以把时间切分成多个部分,所以“节”又有“时节、季节”的意思,例如“季节”“节令”。时间中一些重要的节点也被称作“节”,例如“春节”。

(作者系广西语言学会理事,文学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系教师)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