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个“它”共饮一江水

□ 曹文君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3-02 18:00

长江携6300余米江水自西向东浩然奔流入海,纵越沧桑万年,横跨广袤国土。所及之处,中华文明孕育生长枝繁叶茂。作为中国第一大河,180万平方千米的流域面积里承载了太多信息要素,它们相互交织渗透,单一维度的了解很难辨其全貌。而《一个长江,从雪山到海洋》一书,将长江设定为独立的科学探索话题,以精美厚重的近500页的体量,讲述了一个关于长江的全新故事,给人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全书以长江的地理分布为划分章节的依据。从充满野性的寒冷高原,到跨越藏川滇三省的横断山脉,从川渝贵地区东陡西缓的南北向山脉,到水系充沛发达的湖广平原,再到自然条件优越的长三角地区,全书把长江脉络分为5段区域。

本书对每个区域中主要山脉与河流、干流与支流及它们之间的相生关系逐一介绍。唐古拉山脉的诸多雪山孕育了长江正源沱沱河;横断山脉西南侧,金沙江、沧澜江、怒江三江并流;横断山脉东侧,岷江与沱江冲刷堆积出了成都平原,江水自川东平行岭谷倒入三峡地带,流向湖广地区;湘江、汉江水系发达,洞庭湖、鄱阳湖水量充沛;中下游流域青弋江、秦淮河、黄浦江等支流汇入长江。而这仅仅是本书诸多维度中最基础的地理学和水文学部分。

长江的源头追溯到青藏高原地区,这里雪山林立,冰川、湖泊密集,为长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而青藏高原特殊地理形态的形成则要从时间上继续向前追溯,地质学上的演变以千万年为尺度,人类的历史在地球的历史面前,如弹指一瞬。地质的长江自西向东,从雪山流向海洋,而历史的长江从原始神秘的荒境流向了人类文明。

长江不仅仅是水域,它涵盖了与之共生的整个生态系统。长江流域的动植物种类丰富,书中划分的5段区域,因气候条件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生物圈。生物多样性对地球生态与气候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生态系统中,野生生物之间具有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它们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该书充分展示了长江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书中选取了具有区域代表性的植物、陆生动物、水生动物等逐一介绍,其中不乏濒危、易危品种。而“如果它消失了”的模块设计强调每种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青藏高原上的狼群,作为顶级捕食者对食物链下游动物起到了种群控制的作用。野生动植物和自然系统的平衡有其内在逻辑,这种金字塔顶的位置是人类无法替代的。一些动物的存在也检验着其生活环境的质量。如滇金丝猴所生活的滇西北横断山区还居住着众多一级保护动物,动物保护不仅是单一动物种类的保护,而是动物生活区域的整体保护。人类在不断地观测与反省中也积极地开展了诸多保护行动,如各种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制定相关动植物保护法等。

人类应该用怎样的目光注视和观察这条母亲河?木材市场的开放导致伐木过度,造成了水源短缺,林木枯竭、泥石流泛滥等恶果,最终严重影响了人类的生活。直到近年人类开始进行环境自治与发展可持续产业,生态才得以逐渐修复。“大自然有条隐形线,牵一发而动全身,保护自然的每一个物种,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崇敬到利用,从利用到理解自然生态的整体性,再学习共处与保护。这也是科普教育在当下愈发重要的原因。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