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中国传统艺术瑰宝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赵文新
  • 2024-03-02 18:16

胡同京味儿

多姿多彩的花灯,如一枚枚夺目的印章,扣在北京市延庆地区大美的画卷上,随京畿之城名声远扬。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后,园区举办花灯艺术节,3900盏花灯光影辉映,形成绚丽的海洋,梦幻的世界。

2022年北京冬奥会,延庆是举办地之一。冬残奥会吉祥物雪容融,是以灯笼为原型设计。红色的吉祥物,或悬挂、或矗立,在广场、在街道把最美冬奥城扮靓。而龙庆峡颇具盛名的冰灯,辉映着北方民间灯彩,把北京的年味渲染得更加浓郁。非遗花灯与盛世盛会相遇,把融合温暖的寓意延展,照美了延庆的锦程,照亮了人们的心扉。

灯笼,又名灯彩、花灯和彩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伴随着人类运用火、发明灯、制造灯具发展而来。神话传说中,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人类燃火堆、点火把,是原始灯的起源。周朝有了烛灯,战国时期灯的制造工艺蓬勃发展,汉代铜灯制作达到鼎盛,唐代元宵放灯发展盛况空前。唐代诗人卢照邻写的“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诗句,描绘正月十五张灯彩灯的热烈景色;张祜写的“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诗句,描绘唐宫内万灯齐明的壮观场面。

唐朝以后,北京、西安、广州等十大城市花灯活动尤为盛行。到宋代,花灯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样式变化万千。“走马灯”的成语,赋予灯具寓意,比喻来往穿梭的事物。《东京梦华录》“汴京宫廷扎作灯山,有普贤、文殊佛骑狮子、白象等灯”,记述了北宋首都汴京元宵节盛况。明清时花灯更臻奇妙,料丝灯、夹纱灯、羊皮灯、麦秸灯等各具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花灯艺术得到更大的发展,各地灯盏独具特色。

《延庆州志》有关花灯记载:“上元节张灯三夜,或做黄河九曲灯。”时至今日,延庆区第九届北京非遗大观园暨2023民宿过大年活动中,岔道村以“藩篱要塞居庸路,岔道秋风舞花灯”为特色,展现文化主题。

花灯艺术在传承、传播。延庆八里庄中心小学,秉承“人人会做一盏灯,人人心中亮明灯”的教育理念,研发《灯笼制作》校本教材。2018年,学校以灯彩为特色,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2022年2月,央视少儿频道动感特区《非常游学团》栏目到校采访,以《灯笼》为题对花灯制作进行了报道 。

延庆区博物馆举办非遗体验活动,花灯非遗传承人、延庆八里庄中心小学李春华老师授课,教居民、儿童制作创意花灯。以农村可见的高粱秸秆、荆条柳条、竹竿竹棍等作为花灯骨架材料,各色纸张、纱布绢布作为灯身材料,废旧纸箱、纸盒、饮料瓶、食用油桶等巧妙利用,做成艺术品花灯。

红色喜庆的卡纸或包装盒为材料,辅以塑料书皮、万能胶、装饰穗子、装饰图案,用铅笔、圆规、尺子、剪刀等常用工具进行制作。在构图基础上,作灯片、扎骨架、粘花纸、配饰品,一个漂亮而有创意的灯笼就呈现在手中。

李春华在“纸材、染色、透光、光源”等方面创新发展,利用课余和节假日,带领师生做出骨架花灯,如京剧脸谱灯;传统无骨花灯,如粽子灯;创新无骨花灯,如足球灯、延庆十景灯。尤其用酒盒、饮料瓶制作环保灯几百盏,把绿色理念厚植于心。一盏盏花灯辐射出去,一缕缕文化传播开来。

花灯除了照明,还寓意“鸿运当头”“人丁兴旺”“民富国强”等美好的愿景,也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温暖幸福场景的意象。

(作者系北京诗词学会会员)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