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向后看有多厚 科幻向前写就有多远

□ 成 全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3-08 08:22

怪谈文化与科幻文学,从出生伊始就是相伴相生的。这要从两个世纪前说起。

1816年夏天,瑞士日内瓦湖畔迎来了从英国远道而来的雪莱夫妇,他们还带着私人医生约翰·波利多里。假日的天公不作美,冰雹密集,导致三人所住的山庄成为一所“密室困所”。为应付宅家的无聊,拜伦提议大家创作故事消磨时光。约翰·波利多里根据老家的文化传说写出了《吸血鬼》,而才女玛丽·雪莱则创作出了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于1818年出版。

不久前,在石景山下的首钢园秀池边,数位科幻界的同行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堪比当年日内瓦湖畔的冰雹沥沥。大家得出一致结论,中国原创科幻应更多在文化历史中汲取营养。事实上,不少科幻作者已经践行了这一观点,从中国怪谈文化中找灵感,并将怪谈中的形象应用在作品中。

“山不在高,有水则灵……”笔者在遇到科幻作家王晋康,想到了这句话。当然不是出自刘禹锡的《陋室铭》,而是王晋康在长篇科幻小说《寻找中国龙》里的名句。他笔下的中国龙,就卧在丹江的人造水塘里,成就了一段美妙的中国式怪谈故事。

我的几位同行也都身怀绝技。超侠近期创作的《超侠特攻队之太古决战》也似秀池畔的场景开篇——一座人造水库。在水上漂的反派叫“穷奇”,虎身鹰翅,煞是拉风。而主角被穷奇掠走,竟然安然无恙,非人类的肉身可比拟,他的身体里竟有颗“麒麟”的心。

无论是龙还是麒麟,此类怪谈故事的源头活水都在远古经典《山海经》里。郑军是学者考证派,他认为,用神话改造科幻,更符合东方国家的艺术审美:泰国有人身鹰面的哥鲁达传说科幻作品;韩国人将东方龙魔改成未知生物伊莫吉,拍成了电影《龙之战》。而超侠基于《山海经》创作的《超侠特攻队之太古决战》则严谨遵循读者受众的欣赏习惯。

心丁则认为中国科幻影视之路应该容纳更多类型。从怪物神话体系作品《怪奇物语》《美国众神》等剧在北美市场的成功来看,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中国怪谈文化,佐以科幻元素会赢得更广泛的受众。《封神:朝歌风云》《长安三万里》等由历史题材改编的作品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就是有力的证明。未来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影视改编,讲好中国科幻故事的前提,是充分理解中国历史文化故事。

在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上捧得第70届雨果奖最佳短中篇小说奖的海漄,曾在2020年《科幻立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取材自《山海经》的《山海镜》,当初笔者与海漄讨论稿件得知,这个故事还参照了九河下梢天津卫鬼市的传闻,有着怪谈历史和传奇话本色彩。从“经”到“镜”,不是一个字的更迭,而是一个维度的跨越。

其他作家也开始有意识地围绕中国文化布局作品。陕西铜川作家小高鬼新晋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外星小狌兽》便是一例。该作精致地描绘了东方的“灵猴”文化,故事发生在八百里秦川的土地上,从汉到唐,各种文化的烙印深深打在这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阅读中凸显一种身陷文明泥潭中的厚重。

而出身中原大地的何涛,根据2021年首发在《科幻立方》杂志并入围第二十届百花科幻文学奖的《绣春刀:神之血脉》,创作了续作《靖难烽烟》,即将在今年推出单行本。《靖难烽烟》把背景放在东西方碰撞的大明王朝,围绕今古传世奇人刘伯温与其后人的各种异事杂谈,勾勒出一部东方科学朋克画卷,值得期待。

中国科幻文学,正在从中国文化历史中汲取营养。历史向后看有多厚,科幻向前写就有多远。

(作者系《科幻立方》杂志创始人、百花科幻文学奖发起人)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