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坛双环万寿亭的前世今生

□ 陈 娇 许 蕊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4-04 22:45

不入园林,哪知春色如许。天坛公园西北内坛有一组特殊的园林式建筑——双环万寿亭,内有大面积草坪,亦植有海棠、丁香、连翘等诸多花灌木和松柏,亭、廊造型各异,结构精致,是天坛中一处美丽幽静、独具特色的景区。每年春季,游客到此踏青赏花、休闲游乐,尽享春日美好时光。

由中南海迁入天坛

双环万寿亭原建于中南海内,是清乾隆皇帝为其母亲50大寿祝寿时所建。此亭由两个圆亭套合而成,因而称为“双环”,又因其亭基为桃形石台,平面形状寓意一对寿桃,取“和合、吉祥、长寿”之意,又称“桃亭”,足见乾隆皇帝对母亲的寿礼确实花了一番心思。

20世纪70年代末,中南海因建设需要,要拆除部分旧建筑,周恩来总理亲临勘查,指示“能不动的尽量不动,必须动的可迁入公园”。而双环亭是在1975年总理病重时特别批复:“双环亭可以迁往天坛,让人民都看看。”故于1976年,双环万寿亭与方胜亭、扇面亭及游廊等一起由中南海迁至天坛公园。原亭上曾有“风亭月榭”“蕙圃珠泉”双匾,均为清光绪御笔,因亭子前后遍植海棠,故又有“海棠亭”之誉。但从中南海迁出时,亭上两块清光绪皇帝书匾不知所终。

在天坛重组后尽显皇家气派

双环万寿亭迁建天坛后进行了重建。因搬迁时亭子已被拆卸,天坛公园接收到的只是亭子的局部构件。天坛的工程师和工匠们参照在北京大学图书馆找到的与亭子相关的说明及6张老照片,对双环万寿亭进行了重新组装。重组后的双环万寿亭基本保持原貌,只是连接不同亭子的游廊延长了1倍,达到约110米。

游客现在所见的双环万寿亭结构奇特严谨,造型端庄匀称,两圆亭皆为重檐顶,上覆孔雀蓝琉璃黄瓦剪边,单翘三踩平金斗栱,下檐黄琉璃蓝瓦剪边,双翘五踩平金斗栱,为典型的皇家园林建筑设计,两亭各有八根檐柱,檐柱间连以坐凳,南北向为如意踏跺。双环万寿亭梁枋上施用金线苏式彩画,绘画题材以花鸟、风景、人物、建筑等主题,与周围生态景观相得益彰。游人至此休息,可见回廊曲折、草木青青,亭台精致,景色宜人。

彩画表达吉祥寓意

双环万寿亭不但有“和合、吉祥、长寿”之意,其建筑木梁枋的彩画寓意也无不体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亭是供人憩息、乘凉、观景的园林点景建筑,常用苏式彩画装饰,分为包袱式、方心式、海墁式三种类型,具有“有画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特点。

双环万寿亭及游廊梁枋上绘有代表富贵的牡丹花、代表凌波仙子的水仙花、代表古代妇女勤劳持家的喇叭花,还有梅花、喜鹊组合图案寓意“喜上眉梢”,牡丹、寿石、猫和蝴蝶组合图案寓意“富贵耄耋”,仙鹤、松树组合图案寓意“松鹤延年”等等。这些带有祝寿、喜事、吉事的图案比比皆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陈娇系北京天坛宣教中心高级工程师,许蕊系北京天坛宣教中心助理工程师)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