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AI“看得见摸得着”

□ 陈 杰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4-26 08:38

热点观察

进入上海中心大夏顶层,脚下的地面便开始发光,空气也变成了液态,机器人、核聚变飞船操作台等高科技设备让人眼花瞭乱。在这里,AI不再是冰冷的屏幕,而是随时以机器人、虚拟人和互动屏等形态出现在你身边,能带你去茫茫宇宙探寻地外文明,也能为你提供包括吃、喝、玩在内的各种服务,甚至还能感知你的心情并相应调节周围环境……

近日,国内首个AI沉浸式体验项目“AI之梦”在上海中心启动公测,在这个与众不同的沉浸式AI体验项目现场,不少体验者惊叹“完全颠覆了我对AI的想象”。

按理说,基于AI+文旅的“AI之梦”,选用的都是较为成熟和普及性的AI应用,为何会让已领教各维度“AI科普”的公众如此惊艳呢?

事实上,我们虽然习惯了扑面而来的AI大潮,但绝大多数人对它的理解仍停留在概念上,看不见也摸不着。

也不奇怪,毕竟AI技术大多数还是以后台服务的形式存在,我们每天都受益却未必意识到背后是AI在发挥作用;再者,AI在日常生活中落地多在智能家居和智能手机等设备上,诸多智能应用早已如“温水煮蛙”式慢慢普及开来,以至于用户往往把这些AI功能当作是产品的常规特性,而非独立的AI技术。

目前来看,AI在社会各层面的影响力日益增大,但由于其无形性和技术内在的复杂性,以及普及过程中存在的壁垒,使得公众难以直接感知其存在。对于AI产业而言,在强化技术迭代的同时,如何让AI“看得见、摸得着”,也成为必须要面对的课题之一。

让AI“看得见、摸得着”,其实就是让AI拥有更具象化的呈现形式。比如人形智能机器人,能通过拟人化的外观设计和智能化的功能交互,使得AI成为能被人们直接感知的实体存在。当然,包括人形机器人、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等在内拥有较强具象化呈现形式的AI产品,目前在技术瓶颈、成本效益、市场需求、法律法规,以及伦理道德等多个维度上还面临着挑战,应用和普及尚需时日。

再来看“AI之梦”,这种直面公众搭建的AI综合应用场景,其实更接地气。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AI,能让公众得到更好的使用体验,也会让更多人愿意使用,对于AI进一步的应用落地是一种促进。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