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叛逆的芯片发明者

□ 汪 波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4-04-26 08:39

编创手记

2019年5月,华为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并被禁止使用该国任何芯片和产品的消息在朋友圈刷屏。与周围人交流时,我发现大家都没有意识到芯片的重要性,而且大多数人不知道芯片是什么。由此,我萌发了一个念头:向公众完整地介绍芯片。

在调研启动后,我发现自己对芯片历史的了解非常有限,觉得有必要对芯片历史进行一次完整梳理。在与版权方行距文化的编辑讨论后,我们确定以芯片的发明和发展历史为脉络,讲述芯片是怎么诞生和改变世界的,以及芯片领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书名定为《芯片简史》。

写作就这样开始了。在绪论中,我简要回顾了芯片历史,原以为就此扩展一下就可以了,却低估了写作的难度。随着调研深入,我像面对一株茂盛的大树,它的根深藏在看不见的大地深处,而它的枝条彼此交错,又被茂密的树叶所遮盖,让我无法厘清它的脉络。芯片的根基是量子力学,我不得不重新学习了相关课程;芯片的树干是半导体物理和器件,我又重新找出研究生时的笔记来复习。除此之外,我发现还有一种非虚构历史写作方法需要学习。

为了精确还原历史情景,我找来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传记,还有发明人的口述历史。这些记述带我走进了这一群不为人知的研究者的内心世界。原来,他们也是有着丰富内心世界的人:他们提出了原创的叛逆想法,但却遭到了公司高层的反对甚至打压;他们的研究资金被撤销,项目组被解散;他们的成果没有得到及时承认。这些曲折的经历让我感动。以前,他们只是一串串名字,而现在他们是一群活生生的人。他们是一群叛逆者,也是芯片历史的幕后推动者,我与他们发生了深深的共鸣。由此,我确定了《芯片简史》的主题:芯片的历史是一部创新史,也是一部叛逆史。

虽然写作时看不到读者,但我想象他们阅读时的情景、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尽量和读者站在一起,共同经历芯片历史中的那些关键时刻。我期待能够让读者感受到芯片发展史的波澜壮阔,同时在不知不觉中更加了解芯片。在查阅了1300多条文献后,我终于能够画出一棵“芯片发展树”,显示出芯片发展史的脉络。我也逐渐厘清这些发明者之间的关联,列出一张“芯片群英谱”。

写作过程中,我常常感到自己的局限,这种局限来自本人的知识和视野。此后,在与出版机构湛庐和浙江教育出版社的反复修订中,写作变成了一种心性的磨练。几乎每一页都被各种勾勾画画的修订符号填满,每一处数据、每个专业术语、人名、公司名都被核实。2023年《芯片简史》出版后,一些热心读者陆续指出错误,我逐一回复并将勘误表公布在网上。我相信书中还有漏网之“虫”,恳请读者们继续指正。

芯片的历史仍在继续。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正迅猛发展,高性能GPU芯片极度短缺,芯片再一次成为各方逐鹿的焦点。过去几年中我所做的,就是做了一点写作尝试,梳理了芯片发展历史,并记录了一些不该被忘记的人和事。

(作者系资深芯片研究专家、科普作家)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