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特色博物馆
把壁画“变成”舞蹈,它就活了!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当天,位于山西省中部的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将上演以壁画为灵感创作的舞蹈《执镜俑》《飞天乐舞》,邀观众共赏舞韵盛宴。
自2023年12月开馆以来,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热度不减,频频出圈,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参观打卡。
作为全国首座建设在壁画墓葬原址之上的专题性博物馆,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以北齐壁画为主线,讲述1400多年前北朝至隋唐时期,晋阳(太原的古称)在文化交流、民族融合方面的历史与辉煌。
把博物馆建在墓葬原址上
晋阳虽为北齐王朝的陪都,但却商贸往来频繁,不同民族、文化在此交流汇聚,为世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存和艺术瑰宝,绚烂的壁画艺术便是其中之一。
北齐壁画博物馆依托北齐高官徐显秀墓的原址而建,山西境内出土的其他北朝壁画,如太原娄叡墓、忻州九原岗墓、朔州水泉梁墓壁画等均在此集中展示。
在博物馆遗址厅,从墓道经过过洞、天井、甬道到墓室,满壁施画,极为精彩。其中,墓道壁画描绘的是一支车马仪仗队。墓室壁画分别为北壁《宴饮图》、西壁《墓主出行图》和东壁《墓主夫人出行图》,气势恢宏,堪称北朝墓葬壁画艺术的鸿篇巨制。这些壁画集中反映了当时晋阳地区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汇融合。
“北齐徐显秀壁画墓用绘画将墓主人生前的宴飨、出行、信仰等带入地下世界,正是那个时代历史文化、社会生活的一个缩影。”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讲解员为观众解说着壁画的内容。
“北齐虽然只存在了28年,却留下了绚烂的壁画艺术。山西现存北齐墓葬壁画在全国首屈一指,尤以徐显秀墓为代表。”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馆长王江介绍,2002年10月徐显秀墓出土面世,它保存有北齐时期壁画300余平方米,面积之大、水平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实属罕见。
让游客体验“人在画中游”
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游客不仅能隔着玻璃静静地观赏壁画,还能与壁画中的人物互动,“走进”墓室,体验“人在画中游”。
在互动体验区,游客站在墓葬封土堆旁,戴上4K分辨率的VR眼镜,一次“墓室漫游”就开始了。随着视角的不断转换,游客甚至能走到文物面前,像“抓娃娃”一样拿起展柜里的文物,近距离观赏文物细节。
“在这里真正感受到了‘人在画中游’。通过VR眼镜和互动体验设备,弥补了我们不能进墓室参观的遗憾。”游客张渊说。
此外,游客还能体验到更多惊喜。拨动电子屏上的琴弦,游客就可以和投影墙上的乐伎共弹一曲。博物馆还增加了3D、AR、VR等数字技术,让文物“鲜活”可触。
“作为一个专业性较强、稍显小众的博物馆,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活化利用,让更多人接触到、看得懂文物,对其感兴趣,从中汲取滋养。”王江介绍,北齐壁画博物馆还提出“元宇宙博物馆”概念,只需一个手提包大小的设备,就可以将整个博物馆的文化信息带到任何地方,随时随地开启“云端游览”。
“我们的场馆体量不大,通过多媒体、文字以及文物之间的融合,希望游客来到北齐壁画博物馆有沉浸、有互动、有参与感。”王江说。
北齐墓葬壁画生动呈现了千年前晋阳地区生活场景,见证了不同民族的文化交融。如今,人们借助数字化技术与晋阳人共赴一场浪漫的“时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