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科学家
每次游泳,妈妈都叮嘱我戴好泳镜保护眼睛。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能不能像许多影视剧里演的那样——不戴泳镜的人在水下炫酷地游来游去。我想着:水是透明的,人的眼睛在水下似乎和在空气中一样没有东西阻拦,表面上也说得通。要是真的如此,那我岂不是可以游泳不戴泳镜,省去了橡胶泳镜紧勒之苦?
于是,再去游泳时,我尝试不戴泳镜并在水里睁开眼睛。伴随着干涩感和刺痛感,眼前一片模糊,只能勉强区分出泳池的颜色。不夸张地说,一米之内我都人畜不分。
游完泳,我越想越不对。一层没有度数的泳镜,为什么能让我的感觉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本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原则,下次游泳时我又开始了“作死”试验。我把泳镜里装满水再戴上,然后下水。真的是“不作死就不会死”,这次不只是在水里看东西模糊,连抬起头看岸上也是一片模糊,差点在泳池里淹死。
不过这次的“大难不死”让我搞清楚:视物模糊跟泳镜没关系,跟眼睛直接接触的东西有关。在岸上和戴着泳镜在水里,眼睛直接与空气接触,可以正常工作,看得清东西。而在水下直接睁眼和戴着注水泳镜,眼睛直接与水接触,看东西就一片模糊。
水的折射率是1.333,人眼的各种透明物质的折射率:角膜和玻璃体是1.367,晶状体是1.437,水状液是1.333。其中,只有晶状体的折射率比水大的较多。眼睛的最外层是泪膜——一个由泪水组成的薄镜片。当眼睛直接与水接触时,由于组成泪膜的泪水的密度与水的密度相近,泪膜与水融为一体,使泪膜丧失了弯曲光线的能力,因此整个屈光系统弯曲光线的能力减弱,清晰的图像就无法正确地投影在视网膜上,再出现在视网膜后面。
因此,在水下时看到一个模糊的像,光线只能在人的视网膜后很远的地方形成焦点。也就是说,视网膜上的成像会非常模糊,人眼很难看清楚。这时候,只有严重近视的人才能相对正常地看到物体。
由此我们知道,人如果想在水下看清楚物体,就需要戴高度数的近视镜。但是普通镜片是没有什么效用的,因为普通镜片的折射率是1.5,比水的折射率只大了0.16,在水下折射能力微乎其微。只有铅化玻璃制成折射率较强的眼镜,尤其是潜水眼镜才能达到在水下看清的效果。
鱼不需要泳镜,可以自由在水里游,是因为鱼类眼睛没有泪腺分泌眼泪,当然就没有泪膜的结构,所以不存在人类在水下看不清的情况。鱼眼的晶状体是球体,在对着光的时候它并不会改变形状,但是位置会改变。鱼是已知动物中眼睛折射率最大的物种。
所以,我们要想在水中畅游,要么乖乖戴上泳镜,要么就期盼自己长出一双和鱼一样凸出的眼睛。
(作者系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