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达人
站上央视“典赞·2023科普中国”特别节目的舞台,身着“火焰蓝”制服、留着一头短发的姜波,从颁奖嘉宾手中接过“年度科普人物”奖杯时,心里既激动又感慨。“这项荣誉不仅是给我个人的,更是对消防工作的支持以及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视。”姜波回忆。
从1990年南京大学毕业后进入武警江苏省消防总队到转制成为江苏省消防救援队伍的一员,姜波在消防科普宣传的岗位上已经坚守了34年。杂志记者、编辑,消防宣传工作者,科普作家,虽然她的身份在变,但从事的科普工作未变,对消防事业的热爱未变。
希望每一个生命都平安
新闻专业出身的姜波,学生时代满脑子都是邹韬奋、范长江、法拉奇,期待自己有一天也可以成为这样的名编辑、名记者。机缘之下,姜波毕业后到了武警江苏省消防总队,在《江苏消防》杂志担任记者、编辑。这份工作,姜波一干就是13年。“我记得,第一次采访任务,是去淮阴(现淮安)观看全省消防比武竞赛。”与那些淳朴的战士交流,姜波被触动:“他们看起来都是普普通通的人,但是或许在明天就成为火场上挺身而出的英雄。”
生命是最宝贵的,挽救生命的人是伟大的。“希望每个战士平安归来,希望每一个生命都平平安安!”在那个时候,姜波认识到消防科普的意义:消防科普工作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向群众普及消防安全知识,让更多的人掌握自防自救技能,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
用一支笔筑起安全的高墙
漫长的时光里,长江南北、城市乡村,留下她采访的足迹;夜深人静,一灯孤悬,静照她伏案的身影。虽然姜波的写作只局限在消防这个领域,但也就是在这个相对“狭窄”的写作领域里,她开拓出广阔的天地。
多年来,姜波“以笔为器”,深耕消防科普领域。她编著、创作了《火灾》《橙色风》等4部消防科普著作,主编《微言消防之居家安全》等两部科普图书,参与编写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消防安全教育读本7本,曾经28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优秀科普作品奖。她的文章融科学知识与人文关怀为一体。
此外,她还殚精竭虑于一个个消防科普活动策划,奔走于学校、企业、社区开设科普讲座,应邀为“江苏省公民科学素养大赛”等竞赛拟定消防竞赛题……她带领团队举办的科普活动曾8次获得国家、省级优秀科普活动奖。
出于对生命安全的责任心,姜波对这些科普题目、文章、书籍的科学性、准确性不断考证,力求把权威的消防安全知识传递给群众。碰到不懂的问题怎么办?姜波告诉记者:“会遍查相关书籍来寻找答案。这是救命的知识,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谬误。”
期待人人都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消防工作关系到每一名社会成员。只有人人都掌握了消防安全知识和自防自救技能,才能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火灾的发生。”2004年,江苏省消防总队成立防火宣传处,姜波带领由5个人组成的新处室,开始了社会化消防宣传工作的拓荒之旅。
随后,她创建了江苏省消防科普教育基地,推动消防站对外开放,吸引学生、居民、企业员工等来参观、学习、体验消防知识和技能;建设了江苏省消防科普宣传志愿者队伍,创建了江苏消防科技传播专家服务团,打造了江苏消防科普的固定阵地和固定队伍。令姜波感到欣慰的是,“人们对消防安全的关注和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而且,真的有人用我们所科普的知识挽救了生命。”她说。
姜波还记得,2006年冬天,镇江有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和妈妈洗澡时,煤气发生泄漏,小姑娘利用学校里学到的消防知识,迅速开窗通风并报警,成功救下自己和母亲的性命。
“消防科普工作可谓任重道远,消防安全意识的提升、消防安全知识技能的提高需要久久为功。”姜波说,她觉得自己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会沿着这条科普之路,一直走下去。须以老骥伏枥之志只争朝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