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现地球万有引力的天才科学家牛顿,到现代飞机的发明者莱特兄弟,再到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青蒿素的发现者屠呦呦……一位位探索未知、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科学人物,在艺术家的画笔之下,跨越时空,以经典形象讲述传奇的科学故事。
1月13日,“群星闪耀:跨越时空的科学探索”科学艺术展在山东省日照市科技馆开幕。展览以科普作家刘夕庆的《画解科学图景:100位科学人物的探索创新》一书为基础,采用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方式,重点推出了古今中外100位杰出科学人物的肖像与实物模型,带领参观者踏上一段奇妙的科学之旅。
日照市科技馆馆长李志毅在接受科普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此次展览通过独特的设计语言,向参观者传达了科学原理的美感和艺术的科学性,打破了传统艺术展与科学展之间的壁垒。这种创新形式使观众能轻松理解、体验展览内容,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感受到科学的深邃与魅力。在内容组织设计上,更加注重多维度的科学探索、展品背后蕴含的学术内涵,以及叙事的条理性。
展览现场,一位来自江苏南京的小朋友被展区里的减速齿轮模型吸引,脸上写满好奇,一心想要探个究竟。李志毅告诉记者,此次展览量身定制了11件科研成果模型,分别置于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发明、科学文化等10个主题单元展区,与科学家的艺术肖像形成有机整体,既方便参观者了解科学原理,又增加了沉浸式体验感。
科技馆是一部百科全书,是社会大众,尤其是儿童青少年探索科学奥秘的殿堂,也是科教融合的桥梁。日照市科协主席滕永茂表示,这次展览将科学与肖像艺术、装置艺术完美融合,体现出科普工作者的创新意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需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科技馆应当将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视为科普工作的核心任务,深入研究并制定更为有效的策略与方法。“兴趣爱好是创新的动力,也是崇尚科学家精神、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着力点,抓住这一实质,科普工作的根才会扎得深、立得稳。”
本版图片由刘夕庆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