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焕新”年味浓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
  • 2025-02-07 09:53

皮影戏、舞龙狮、踩高跷、打铁花……一系列热闹喜庆的民俗活动在蛇年春节期间轮番上演,展现出传统中国年的独特韵味。今年是我国春节成功申遗后迎来的第一个新春佳节,非遗文化元素的注入,让年味更浓、节日更欢乐有趣。

这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且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在重庆市中山古镇,当地的人们摆出了数百桌“千米长宴”喜迎八方游客同吃团年饭,共享传统年味。这项源于宋朝的传统民俗活动,以最朴实的方式传递着中华美德。在河北省正定县古城,憨态可掬的十二生肖花灯、金陵十二钗、常山赵子龙等人物灯组,经典又富含历史文化内涵,让游客大饱眼福。

这是一个非遗与科技相叠加的春节。从央视春晚上的机器人秧歌舞,到多地无人机灯光表演,再到中国人工智能冲上热搜,科技创新成果成为这个春节的热门话题。借助科技的力量,非遗与新媒介、新技术、新艺术形式的融合,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这是一次全球的非遗版春节大联欢。“非遗版”春节既是世界“打开”文化中国的一把钥匙,也是展现中华文化的一扇窗口。在纽约时代广场、伦敦唐人街、巴黎埃菲尔铁塔……不同国籍、肤色、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舞龙舞狮、画年画、逛庙会等活动,沉浸式体验中国春节的习俗和文化。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近20个国家将农历新年定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