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第二十六个全国爱耳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聆听 无碍沟通”,旨在更大范围普及爱耳护耳等知识,强调通过听力残疾康复和信息无障碍科技创新成果、产品的推广应用,提升听障人士的康复能力。我国是世界上听力障碍人口最多的国家,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口达2780万。
听力和语言是沟通你我、连接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听力障碍,让很多人生活在无声的世界里,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过去,听力障碍常常伴随着语言障碍,形成“十聋九哑”的现象。它是声音信息输入的减少或消失导致大脑言语处理皮层发育迟缓、停滞等的结果(人类的第一言语发展高峰在0-3岁左右)。这就好比一个未曾读书的人,无法写出好的文章一样。
时光回转,1995年我国首例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在北京协和医院顺利完成,开启了听力重建的寻声之旅。30年来,约有12万听障人士借助人工耳蜗重新叩开听力之“门”。随着近期人工耳蜗集采政策的出台,大幅降低的设备价格,将使高端医疗设备走进更多的普通家庭。
科技创新正在让更多的听障患者打开“声音模式”,重新拥抱丰富多彩的有声世界。随着人工耳蜗,助听器、FM辅听设备、语音转文字设备、智能眼镜、离线AI字幕等产品和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耳聋基因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听障患者的生活有望迎来革命性的转变,步入全新的无障碍沟通时代。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季春红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