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因在百花之中开花较早,因开花后即迎来百花齐放的春天而得名。初开之时,枝条上只有零星的几朵小黄花,但很快便是成千上万朵花一同绽放,仿佛是黄色的瀑布,在北方初春大片的灰褐色中显得格外明媚灿烂。
迎春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是著名的观赏花卉了。迎春有一定耐寒性,花色明显,花量繁密,是北方城市的“报春使者”。宋代韩琦《迎春》中写道:“覆阑纤弱绿条长,带雪冲寒折嫩黄。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
迎春的花呈金黄色,先叶开放,花萼为绿色,故唐代白居易称之为“金英翠萼”。在北京,由于迎春花开放初期天气较为干冷,我们经常能看到很多迎春花的花萼为红色。迎春花长于绿色四棱形小枝两侧,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相邻的两对花在枝条上呈90度交错排列,这样的结构有助于花朵(叶片)减少互相遮挡,更好地接受阳光和雨露,显示了植物适应环境的智慧。
迎春花,热烈而繁茂,花量之大,仿佛要把积攒一冬的活力都倾洒而出,在风中摇曳生姿,构成一幅幅绝美的春日画卷。然而,这份盛大之中,却藏着一个小小的遗憾——我们极少能看到它的果实。
究其原因,在于迎春花独特的构造。那细长的花筒中,雌蕊如同亭亭玉立的公主,常探出头来展示自己;而雄蕊恰似羞涩的少年,深深隐匿在花筒内部。普通昆虫因花筒的阻碍,无法触及雄蕊,传粉这一关乎繁衍的使命便难以达成。
尽管有长喙天蛾这种昆虫不时光顾迎春,它细长的喙也与迎春的长花筒很适配,但它只采花不携带花粉,只采蜜却不酿蜜,与蜜蜂大不一样。所以即便喙长,也无法助力迎春孕育果实。迎春虽结果寥寥,却并未放弃希望。有心人如笔者,一次次在丛丛迎春间寻觅,终于在国家植物园(北园),邂逅了那难得一见的果实。
迎春和连翘都是早春时节绽放的金黄色小花,人们经常把它们认错。那么,如何快速识别迎春和连翘呢?首先可以数一数花瓣;此外,它们的枝条、整体姿态、花期也有很大差别。
迎春:通常有5-6片圆润花瓣,花朵像小喇叭,偶尔也有4片或7片;枝条绿色,四棱形,实心;整体呈拱形下垂生长,盛花期时缀满黄花的枝条如同飞瀑洒落而下;迎春号称春首之花,比连翘开得早些。
连翘:通常有4片长椭圆形花瓣,两两相对,从侧面看近似扁平十字;枝条黄褐色或褐色,皮孔较多,节间中空;整体开展向上,如果不加修剪,看起来比较张牙舞爪,有时被修剪成圆球形;花期晚于迎春。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