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一月有余,《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的票房号召力依然强劲,目前以全球累计票房超149亿元,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第六位。
《哪吒2》的成功,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华丽绽放,更是科技与艺术深度融合的里程碑事件。AI+艺术,正在重新定义艺术创作的边界。
科技与创意的邂逅
AI+艺术,简单来说就是借助AI技术辅助甚至主导艺术创作的进程。
在《哪吒2》的制作中,AI不再是隐匿于幕后、鲜为人知的“默默奉献者”,摇身一变成为了激发创意的强大催化剂,深度融入角色设计、动画制作,以及特效呈现等每一个关键环节。借助AI技术,真人动作捕捉数据能被迅速且精准地转化为动画角色细腻入微的表演,使得哪吒、敖丙等角色的情感表达更加真实自然、扣人心弦。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重大突破,更是艺术创作方式的一次革命性变革。
AI与艺术相融合的关键,在于让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充分领悟无数艺术大师的风格精髓,创作出既蕴含传统韵味又富有现代时尚感的全新作品。就像AI能够模仿梵高独特的笔触来绘制现代风景画一样,这种跨领域的合作,不仅极大地拓展了艺术的表现边界,还显著提升了创作效率,让个性化的艺术体验变得触手可及。
《哪吒2》里那些美到令人窒息的场景、细腻逼真的角色表情,无一不是AI+艺术完美融合的有力见证。
飞入寻常百姓家
走出电影院,你会发现,AI与艺术的结合早已悄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社交媒体平台,AI生成的个性化头像和特色滤镜深受年轻人喜爱,只需轻松点击一下,普通照片就能瞬间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音乐爱好者也能通过AI作曲软件收获别样惊喜,它能依据用户的情绪喜好,量身定制独一无二的音乐旋律。在家居装饰领域,AI设计软件依据房间布局和个人审美偏好,快速生成令人满意的装修方案,帮助用户轻松打造梦想中的温馨家园。
在教育领域,AI+艺术同样带来了新的活力。教师借助AI辅助教学工具,将晦涩难懂的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和互动课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则能在AI绘画软件的协助下,尽情释放创意,把脑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变成一幅幅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这些都在默默表明,AI+艺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日常生活,不仅提高了生活品质,还为个人创造力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空间。
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AI+艺术展现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前行之路并非一片坦途。人们期望AI不仅能模仿和生成艺术作品,更可以成为艺术家的得力伙伴,提供创意灵感与优化方案。然而,这也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问题:机器生成的作品能否被视作真正的艺术?AI+艺术的版权归属该如何判定?更为关键的是,怎样确保AI+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触碰伦理底线,防止虚假信息传播误导大众?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具备前瞻性的思维并付诸行动。在大力推动AI+艺术发展的同时,必须制定相应的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保障技术得到合理运用。唯有在技术与人文的双重引领下,AI+艺术才能切实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美好与惊喜。
《哪吒2》的票房神话,绝非AI+艺术的终点。当AI重现钱塘江大潮的波澜壮阔,算法优化神话叙事的节奏时,我们所目睹的不仅是技术创造的奇迹,更是科技与人文携手共舞的无限可能。
(作者系中国计算机学会科学普及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