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生忆谭
3月14日,正好契合圆周率π的前三位数“3.14”。“国际数学日”正是因此被确定的。
这天,我一早来到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报告厅,出席《数学之美》特种邮票首发仪式暨《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第七辑系列产品发布活动。
签到席上,醒目地摆放着一摞当天出版的《科普时报》,与会者读着我配合国际数学日撰写的专栏文章《古算瑰宝“增乘开方法”》,连连称赞《科普时报》太及时太给力!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国发行了一套《数学之美》特种邮票,共4枚:圆周率、勾股定理、欧拉公式和莫比乌斯带。这是我国首次以数学为主题单独发行的邮票。
或许有人说,不对,我国以前也发行过有关数学的邮票呀!没错,以前我国发行的与数学相关的邮票,几乎都是搭着科学的便车,一套邮票中仅1枚是关于数学的,况且主要是围绕人物,即我国的数学家,但从未发行过以国际公认的数学理论为主题的邮票。
今年发行的《数学之美》系列邮票,是关于数学基础理论的,而且不再局限于我国数学家,这是一个重要标志。它意味着我国对基础数学的重视,更反映出我国在数学上已具备国际化视野。
第一枚,圆周率。刘徽的割圆术,祖冲之的“圆周率”前7位数字成就,牛顿在计算圆周率时扩展的帕斯卡三角,以及运用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得到的π值,体现出几何与代数的相通。
第二枚,勾股定理。这枚邮票在最初被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初稿呈现后,收到广大网友的意见反馈,最终改名为“勾股定理”,这也同时凸显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商高等人的贡献。
第三枚,欧拉公式。它被誉为“数学中最美的公式之一”,邮票以图形的方式表现了欧拉公式将数学中5个重要常数(e、i、π、1、0)联系起来。
第四枚,莫比乌斯带。作为一种神奇的拓扑图形,莫比乌斯带只有一个面和一条边界。蚂蚁可以在纸带正反面上无限循环,体现了数学的神奇,更寓意着人类对数学的无尽探索。中国科技馆二期新展厅中央的主题展品就是高大的立体莫比乌斯塔。
通过这次活动,让与会者更加了解数学之美,爱上数学,发现其神奇之处——让数学从令人头疼的公式,变成了发现数学之美和理解世界科学规律的思维方式。
2002年,我国举办第22届国际数学家大会,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在中国科技馆分会场上作了学术和科普报告。最近,我国数学界捷报频传:为申办2030年国际数学家大会,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先生与他的弟子田刚院士再度联手;90后华人数学家王虹发表了“证明三维挂谷猜想”的论文;北大杰出校友邓煜发表了希尔伯特第6问题的证明,这些都让中国首获菲尔兹奖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由“数学大国”正在向“数学强国”迈进。
(作者系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技馆原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