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除了花香,还有草香

□ 顾卓雅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4-04 09:17

春分之后十五日,阳光穿越层云温暖大地,万物从沉睡中苏醒,“气清而景明,万物皆显”,古人于是称此时节为“清明”。起初,清明是春耕春种的时令标志,后来因融合寒食节、上巳节的传统,逐渐成为祭祀先祖、踏青祈福的重要节日。

清明时节,万物生长,随风传来柳花的消息。杨柳属植物在初春抽出细长的枝条,柔荑状的花序随之轻巧的挂上枝头。柳花过后,便是柳絮纷飞,轻盈无声,却缠绵成诗。清明节素有“插柳”的习俗,古人以此驱邪避灾,也借柳枝寄托离愁与思念。唐代张九龄对着妻子送别的柳枝写道:“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清明除了花香,还有草香。

在南方各地,人们用野草制作青团,品尝春天的气息。最常见的是艾草,它是菊科多年生草本,叶片深裂,芳香浓烈,自古便被用于辟邪、祛湿、既能入药,亦可入食,其辛温之性,恰好驱散春寒,为节令膳食带来一缕草本的阳气。还有鼠曲草,俗称“清明菜”,是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叶面覆着细密绒毛,清香柔嫩,不但能入青团,也常被凉拌、清炒,用湿润的田野气息,唤起人们对乡土的记忆。浆麦草也是常见的青团原料,生在田埂荒地,茎叶能榨出翠绿的汁液,令青团青翠欲滴。

这些春日野菜,虽不言春色,却将春意揉进青团,化在舌尖。

清明,是一年中最澄澈的时光。当花信风轻轻拂过枝头,田埂地头的野菜也吐露着春天的气息,还有数不尽的繁花绿草,正在萌发生长。不妨趁着这一抹新绿,走出屋门,去感受风中浮动的花香、草味和人间烟火。

(作者系复旦大学博士、上海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