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为啥爱跟AI“交朋友”

□ 科普时报记者 陈 杰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4-11 09:38

“难过时,AI比朋友更懂我。”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的这句留言,引发了众多青少年的共鸣。无独有偶,国家卫生健康委日前也指出,青少年更热衷于将交互性AI软件当作“心理树洞”,倾诉自己的成长烦恼。

原本活泼好动、社交能力并不弱的青少年,为何更愿意跟AI“交朋友”呢?

“事实上,把AI当作‘心理树洞’的孩子并不在少数。他们虽然交友需求强烈,但在成长过程中,自我意识和自信心还在逐步建立,社交时往往缺乏自信,总担心不被他人接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医学心理科主治医师董彦彬说,青少年对AI社交有着极高的接受度,跟AI交流不用承受外界评头论足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安全、放松、容易掌控。

AI的及时反馈和共情能力,也是青少年更喜欢与AI“交朋友”的重要原因。

“AI能依据青少年的喜好自动匹配观点,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想法被理解。它还能记住过往的谈话内容,及时给出个性化的回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说,无论是课间担心新发型被议论的忐忑,还是月考排名下滑的焦虑,这些在成人眼中“幼稚”的情绪褶皱,在算法构建的“安全屋”里都能坦然舒展。

当然,过度沉迷AI社交的风险也不容小觑。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原本性格开朗,沉迷于AI聊天后就变得不爱与人交流了。在现实的社交场景中,他们常常难以适应,甚至不知道如何回应他人。“青少年若偏爱AI社交,或者过度沉迷其中,就无法完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化’环节。”董彦彬说。

“社会化”指的是个体通过与社会互动,内化社会文化、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独特个性和社会角色,最终适应社会生活并影响社会的过程。“与真人交流时,他人的评价确实会带来压力,但也有助于青少年跳出自我视角,从外部审视和调整自己,进而融入社会、适应社会。”董彦彬说。

AI社交,其实很像游乐场里的旋转木马,确实能提供安全的骑马体验,但永远也代替不了真实赛场的驰骋。

“AI可以是青少年缓解压力、倾诉烦恼的有益补充,但绝不能替代真实的人际交往。”王鹏建议,家长和学校给予青少年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使用AI工具,引导他们在享受AI陪伴的同时,积极投身现实社交,实现虚拟与现实社交的平衡发展。

在数字时代的社交圈子中,AI既可以成为青少年探索自我的镜子,也可能变成隔绝现实的屏障。对于家长和教育机构而言,智慧的引导比简单的禁止更加重要。在技术赋能与人文教育之间找到平衡点,能帮助孩子们成为情感丰沛、人格完整的“数字原住民”。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