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奔赴“三极”考察气象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5-30 10:06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收藏着南极、北极和喜马拉雅山上的化石标本。这些化石标本正是高登义先后8次赴珠峰、3次赴南极、19次赴北极,不远千里、万里带回国的。

高登义不仅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名誉主席,也是我国知名的高山、极地、海洋气象科学考察专家,更是我国第一个完成地球“三极”(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的人。通过科学考察,他取得了大量可贵的第一手科学资料和样品,撰写了数十万字的科学专著、论文和考察报告。

1966年,高登义参与了珠峰北坡东绒布冰川考察。当时的气象预报还很不成熟,“16个人的手指、脚趾,都有不同程度冻伤。有人手指被截断了,有人脚趾被切掉了,还有的人鼻尖没了……”从那以后,高登义下决心,一定要把登山天气预报做好,不让事故再次发生。在此后近30年的科学考察生涯中,高登义多次策划并组织了高山科学考察,发现了不少新的大气现象,开创了“山地环境气象学”新的研究领域,为山地气象学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由于贡献了大量精准的登山天气预报,他被称为“登山天气预报的诸葛亮”“西藏气象的眼睛”。

1988年到1989年,高登义乘上“极地”号,远赴南极建设中山站。1989年1月14日,“极地”号遭遇冰崩!考察船只陷入坚冰包围圈,只能停在原地。此时,更坏的消息来了,苏联站电话通知,后面可能还有更大的冰崩。在船队的紧急碰头会上,凭借丰富的气象知识,高登义坚信冰崩比雪崩更罕见且更不可预报,于是立下军令状——“预报不准确,后面没有冰崩”。事实证明,第二次冰崩果然没有发生,高登义的判断应验了,大家的恐慌有所减退。浮冰依然封堵去路,直到原地滞留7天后,“极地”号才脱困,所有人都在心里感慨“捡回了一条命”……(科普时报记者 吴琼)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