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
您好!
高考结束已经快一个月了,没想到高考后的日子这么难熬。一边是12年寒窗的终点,一边是成人世界的起点。中间这段空白期,让我特别心慌。明明应该松一口气,心里却像压着一块石头,大学未定,未来还很模糊,甚至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感到隐隐恐惧。现在,睡觉梦见考场里答题卡涂错了位,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刷新关于“分数线”的讨论。另外,想到将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室友同住一间寝室,不知如何很好地相处;同时还很怕选错专业,担心自己大学课程跟不上等,这些事想起来头就大了三圈……
宸安(化名)
==============================
宸安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正如你信中所说“成长中,不知不觉走过了12年的寒窗苦读”,首先恭喜你将以成人的身份进入另一种生活学习状态。我很能体会你此时等待录取的心理状态异常煎熬,这种感受我也曾经经历过,记忆犹新。
我们结束了高三高强度学习后突然放松,可能会产生“无目标”的虚无感,这是正常反应,要正视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度压抑或否定,允许这种“空虚感”状态存在。
高考结束了,我们可以重建生活节奏,防止“报复性放纵”,避免昼夜颠倒或沉迷游戏。建议你制定宽松的日程表,包括睡眠、兴趣活动和社交。
例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起床,上午尝试一门线上课程(如烹饪、编程等),下午见朋友。可适量运动(如瑜伽、游泳等),能缓解压力,改善情绪。饮食上避免暴饮暴食,需注意规律饮食。
避免过分悲观,尝试用数据理性分析一下。假如你所在全省前30%的考生可进入一本,即使发挥失常,你仍在40%,差距可通过考研弥补。
成绩理想者也要警惕“胜利后抑郁”(突然失去目标的迷茫),建议逐步规划暑期提升计划,如预习大学课程或参与社会实践等,行动本身能缓解无助感。
高考只是人生众多路口之一,它的意义更多在于“经历”。在漫长的生命中,没有哪次考试能决定你人生全部的可能性,但每一次自我关怀的选择,都在塑造你面对世界的韧性。
人生还有无数的可能性,等着你去选择、创造、经历。所以,无论结果如何,请一定保持对自己感受的诚实和耐心,这才是真正重要的成长。
==============================
案例反思
高考结束后,学生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出现复杂的变化,无论是预期中的放松还是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或是成绩公布前后的情绪波动,都需要得到重视。如果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失眠、食欲骤变、自我否定言论(如“我的人生完了”)、社交回避等表现,可能是抑郁或焦虑症的征兆,建议家长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也可寻求部分地区教育局、卫健委或共青团12355心理热线,主动利用这些优质公益心理资源来帮助自己。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学教师)
青春的路上一个人独自行走,是否有很多心思无人倾诉,很多想法无人理解?那就给大耳叔叔写信3548004514@qq.com,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