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真的“凉”了吗

□ 刘延嘉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7-11 10:05

你有多久没有听到“元宇宙”这个词了?

2021年,“元宇宙”以雷霆之势席卷全球科技圈,成为资本竞逐的黄金赛道。科技巨头们挥舞着支票本不吝投入,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甚至将公司更名为“Meta”以表决心。然而,这场科技狂欢在近两年急转直下,特别是当AI大模型展现出持续的商业价值时,元宇宙陷入低谷。

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作为“一种无处不在的虚拟世界互联网络,与物理世界部分重叠并增强现实”的技术,元宇宙最初是以游戏场景惊艳世人。多人在线3D创意社区Roblox日活用户突破5400万,游戏平台Fortnite举办的虚拟演唱会吸引千万人同时在线,创造了单场数千万美元的虚拟商品销售纪录。这些成功案例证明,当3D沉浸式体验与社交、经济系统结合时,能激发出惊人的用户参与度。区块链技术的引入更催生了虚拟土地交易,虚拟经济的繁荣似乎指日可待。

不过,当元宇宙试图走出游戏圈,现实却给了沉重一击。Meta斥资百亿美元打造的Horizon Worlds社交平台,月活用户不足20万;微软耗资700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后,却关闭了价值20亿美元的元宇宙部门;迪士尼同样裁撤了元宇宙团队……

显然,用户们不愿为模糊的价值付费。

硬件层面的困境尤为突出。Apple Vision Pro(苹果头显)虽技术领先,但3500美元的售价使其沦为“富人玩具”,上市后迅速停产。Meta Quest头显价格亲民,但用户新鲜感消退极快。更致命的是生理限制,用户们在使用VR设备十几分钟后出现眩晕、恶心等“VR晕动症”,这种身体排斥让沉浸式体验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软件与内容上的缺口也暴露无遗。VR社交平台在投资巨大的情况下,用户参与度却异常低迷,核心原因是这些平台解决了并不存在的问题,没有提供明确的价值增益。与Zoom、Slack等成熟高效工具相比,VR会议平台显得笨拙而低效。

转身之后希望还在

曾经火热异常的元宇宙,真的要“凉”了吗?

其实,相关技术发展趋势表明,元宇宙正在经历从投机性投资向实际问题解决的转型过程。

在企业市场,元宇宙正展现出务实的应用潜力。波音公司利用VR培训技术,成功缩短了机械师培训周期;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通过VR手术模拟系统,让外科医生培训成本大幅降低;西门子工业元宇宙平台实现全球工程师实时协作,使工厂设计效率显著提升。

此外,移动AR技术也实现了真正的主流突破。照片分享应用Snapchat的AR滤镜日活用户超3亿,宜家Place应用(购物程序)通过AR预览家具效果,在线销售额有了显著提升,无不凸显着元宇宙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依旧具有潜力。

长期来看,元宇宙的未来取决于是否能克服现有的硬件限制并找到真正的应用场景,而不是一味追逐技术新奇性与投机炒作。行业分析预测,实现元宇宙主流化至少需要再经历5到10年的技术积累与用户习惯培养。当VR设备重量降至200克以下、售价低于300美元、眩晕率低于5%时,消费级市场或将迎来转折点。

元宇宙概念的起伏,本质上是科技产业从概念投机到价值创造的进化过程。当AI大模型通过提升生产力快速落地时,元宇宙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具潜力的道路——通过重构人机交互范式,最终实现虚拟与现实的深度融合。在经历消费市场的挫折后,这项技术正在企业服务与移动端找到务实的发展路径,未来值得期待。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程师)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