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乌兰哈达火山群:

通往地球深处的“超深钻”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 摄影报道
  • 2025-07-11 10:16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右后旗的草原深处,分布着大小30多座第四纪晚更新世(距今12万年)和全新世(距今1万年)形成的乌兰哈达火山群。它是大同—大兴安岭第四纪火山喷发带上(自北东向南西依次为鄂伦春诺敏河火山群、阿尔山柴河火山群、锡林浩特—阿巴嘎火山群、乌兰哈达火山群、辉腾锡勒火山群和大同火山群,全长千余公里)重要的火山群。

火山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和化学变化的最直接产物,来自地下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的火山物质,是人类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了解地幔对流、流体运动、流变性质、热传导机制和软流圈—岩石圈结构、地壳系统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个重要渠道,被称为“超深钻”和“岩石圈的探针”。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蒙古高原南缘迄今发现的,唯一在全新世有过火山喷发的地区,喷发规模较大、喷发方式多样,火山保存完好。从空中俯瞰被当地人称为北、中、南的三座“炼丹炉”火山和“黑脑包”火山,它们犹如三个超级大碗和面包,依次排列在同一条线上,一直延伸到白音淖(nào)海子。那里是火山溢出熔岩流的终点,熔岩堵塞河流形成的堰塞湖。

乌兰哈达火山群熔岩流主要是结壳熔岩,它的研究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白志达教授告诉科普时报记者,全新世时期,在长约12公里的断裂带上,北、中、南三座“炼丹炉”火山相继爆发,喷涌而出的岩浆如河水一般,由西北向东南蜿蜒流淌20多公里,直抵白音淖一带。翻滚的熔岩流在不同的条件下,形成了气势磅礴的石河、石湖、火山堰塞湖;结壳的熔岩在内部压力的作用下,其表壳又变成了挤压脊、胀裂谷、塌陷谷、翻花石、喷气锥等,这些都是我们研究熔岩流运动变化过程难得的样本。不仅如此,在火山溅落堆积剖面中清晰可见约2厘米厚的风成砂,还反映出火山爆发停歇时,风沙漫天的气候,而高大的火山渣锥、汹涌的熔岩流及喷气管道,再现了当年火山从喷发到停歇的惊心动魄的过程。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