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时光
“妈妈,明天周末,我们去(北京)怀柔吃虹鳟鱼吧。既可以吃鱼,又可以玩水,一举两得呢。”女儿米豆趴在我的肩膀上,一边撒娇,一边提出要求。
我轻轻摸着米豆粉嫩嫩的脸颊,虽不忍拒绝她,但考虑到今天一场大暴雨刚结束,山区仍处于突发地质灾害蓝色预警中,明天肯定不是去山里的好时机。于是,我对米豆说:“吃虹鳟鱼是个好主意,但明天去不合适,我们可以改天再去。”
“明天是周末啊,时间怎么不合适了?”米豆失望地看着我。“今天下了一场大暴雨,全市平均降雨量100多毫米,北部山区平均降雨量达到了150毫米,目前山区正处于突发地质灾害蓝色预警中,发生灾害的可能性很高,此时进山的话,有可能会遭遇突发地质灾害,所以明天不能进山里。”我耐心地解释道。
“我知道下雨天不能进山里玩,那样很危险。可是,雨已经停了啊,天气预报也说明天是阴天,没有雨,去山里玩不是正合适吗?”米豆挨着我在沙发上坐下,闪着两只水汪汪的大眼睛,疑惑地说。
“雨天不能进山里玩,你知道这一点我很欣慰。”我把后背从靠着的沙发背上挺直了,认真地看着米豆说:“与降雨有关的灾害的类型很多,有些灾害一般只在降雨过程中才会发生,而有些灾害在降雨过程中和降雨后的一定时间段内,都有可能发生。”
“哦?还有雨后才能发生的灾害?妈妈快说说,哪些灾害是在雨中发生,哪些灾害是在雨中和雨后都有可能发生的?”
“洪水和泥石流这两种灾害一般是在降雨的过程中发生的,崩塌、滑坡以及地面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在降雨过程中和降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都有很高的发生率。所以,不能雨停了就马上进山,要等危险时段过去了,进山才安全。”我继续向她讲解。
“那妈妈,雨后多长时间进山才是安全的,你有什么依据吗?”米豆问道。“当然有的,我根据北京近几年的突发地质灾害的时间段进行了统计——在降雨过程中发生的灾害数量占67%,在雨后48小时之内发生的灾害数量占比33%。也就是说,雨后48小时之内进山,还是很危险的,所以雨停两天之后再进山是相对比较安全的。”我回答道。
“那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周末的两天都不能去怀柔吃虹鳟鱼了?”米豆心有不甘地问,“那我们出京,去坝上草原玩,应该可以吧?”
“也不行啊,小姑娘,去坝上草原有很长一段路,是在北京北部山里穿行的,雨季山里公路可是突发地质灾害的高危区域呀。”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在北京市的突发地质灾害中,80%以上都发生在公路。雨中和雨后两天内,最好都不要在山路开车。”
“有那么危险吗,我们开车时小心点,遇到危险的路段,快速通过不就行了吗?”米豆坚持着自己的观点。“这种灾害之所以叫作突发地质灾害,就是因为它有一个特点是隐蔽性非常高。即使你专门去调查还不一定能看到它呢,仅仅只是路过的话,就更不可能提前看见它了。”我严肃地说,“等到你真正能看见它时,大概率是石头正在往下掉的时候,那时你想要躲避,就已经来不及了。我们能真正实现避险的有效方法,就是远离它,而不是怀着侥幸心理去穿过它,懂吗?”我看米豆还是心有不甘,就从网上找了几个关于公路上行驶的车辆被山体崩塌砸中乃至埋没的视频给她看。
米豆看得目瞪口呆,“妈妈,看得我汗毛都竖起来了,这种情况要是遇到了,真的避无可避!我们这个周末还是干点别的吧,等安全了,我们再去吃虹鳟鱼、去坝上草原玩吧。”
“是啊,这就对啦。周末我们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啊,比如去博物馆看看展览,这样既安全又凉快,何乐而不为呢?”说完了,我们两人相视,会意一笑,开始商量明天去哪个博物馆了。
(作者系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