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耳叔叔:
您好!
我是一名初中生,暑假期间,我和弟弟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跟爸妈发生激烈冲突。他们希望我们写完作业再玩;而我想先玩,最后留些时间来写作业。在他们的逼迫下,我经常心不甘情不愿地写作业,中途趁爸妈不注意偷看电视或找各种理由看会儿手机。其实,这种“偷感”一点也不好,每天提心吊胆,但又停不下来想要“摸鱼”。这种状态让我很难受,想求助您帮我合理规划时间,让学习和娱乐两不误。希望我和弟弟的这个暑假可以在“母慈子孝”而非“鸡飞狗跳”的氛围中度过。
小川
==============================
小川同学:
你好!
感谢你的信任,你的来信我认真读了几遍。
我很能理解你的感受,你的这种挣扎恰恰说明你是一个有责任感、渴望成长的孩子,只是暂时还没找到与父母、与自己和解的方式。
在父母的眼里,学习是重要紧急的事情,他们看着你每天重要紧急的事情不做,却做着不重要而又不紧急的事情,会带着焦虑情绪讲话,就容易把事态激化。
你提到的核心矛盾是“先学还是先玩”,这背后其实是对我们时间规划能力和自控力的挑战。
我们可以尝试一下。
第一,用“时间块管理法”替代模糊安排。我们经常习惯说“玩一会儿再学”,但“一会儿”是多久?缺乏明确界限会让计划失效。
尝试将一天划分为多个45分钟“专注块”+15分钟“自由块”(可根据任务调整)。例如:9∶00-9∶45写数学作业,9∶45-10∶00自由活动(喝水、听歌),10∶00-10∶45背英语单词,10∶45-11∶00玩手机。下午,安排运动或兴趣时间。这样会让父母看到你在主动作规划。
使用计时器严格分段,培养时间感知力;自由时间不超过15分钟,这是赢得父母信任的基础。
第二,设计“学习和娱乐”的平衡规则。心理学中的普雷马克原理指出:高频行为(娱乐)可强化低频行为(学习)。简单说,用玩激励。
你可以询问父母:“完成2个‘专注块’后,我能看30分钟电视吗?”同时,主动把手机交给父母保管。
第三,给大脑“真正休息”而非“虚假放纵”。你说“偷玩手机却感觉不好”,是因为刷短视频带来的碎片化刺激会加重焦虑。试试替代方案:自由时间做“恢复型休息”:跳绳、拼乐高和宠物玩等。但避免“消耗型休息”,如漫无目的刷手机、看冗长综艺等。
最后,允许自己“不完美”,当天计划如果完成75%就算成功。把父母的监督转化为“支持系统”,可以对自己说:他们不是监工,而是我的“外挂大脑”,在我意志力薄弱时提供“提醒服务”。
真正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有能力选择何时做、如何做。这个暑假,你会收获比“写完作业”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对自己人生的掌控感。
==============================
案例反思
暑假会出现家庭的各种冲突,主要涉及孩子的时间管理。孩子用“逼迫”“心不甘情不愿”等词,表现出情绪对抗,而“偷玩后感觉不好”证明孩子本质是向上的,只是缺乏方法。深层需求其实是希望获得尊重和信任,而非单纯对抗。
关于时间管理部分,需要提供可操作的系统方案,家长设置“观察期”降低焦虑。承诺试行某计划一周,请家长暂不干预,到期验收效果。特别要注意的是,家长要避免说教感,青春期孩子对“你应该”“你必须”极其敏感。
(作者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高级心理学教师)
青春的路上一个人独自行走,是否有很多心思无人倾诉,很多想法无人理解?那就给大耳叔叔写信3548004514@qq.com,我愿意成为你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