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名“小发明家”用奇思妙想点燃科学梦

□ 科普时报记者 毛梦囡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8-01 09:48

7月27日-28日,2024-2025学年全球发明大会中国区(以下简称“ICC”)全国总决赛在河南郑州举办。本届大赛以“科技启智未来”为主题,一万两千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小发明家”汇聚在此,用一个个奇思妙想填满了原本空旷的赛场。

不小心被门夹了手,小选手就发明了防夹手“门卫士”装置;想监督家中多位长辈按时服药,一款“多用户模块化智能药盒”应运而生;为帮助博物馆里的文物展示更具趣味性和互动性,兼顾“竹简”自动展示和文物保护功能的“智能翻阅装置”吸引了全场目光……

河南省科学院院长徐红星表示:“今天我们看到,这些中小学生已经能够用发明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这次大赛既是展示创新成果的平台,也是点燃青少年科学家梦想的火种。”

灵感的迸发不只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一道道稚嫩的目光已投向更为广阔的世界。本届大赛设定了无障碍世界、可持续社区、未来学校、传承与弘扬中华文明、让乡村生活更美好等15个公益主题及驱动性问题,不仅能激发青少年的科创精神、促进其自我成长,更能推动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创新者。面对这些精心设置的问题,小选手们也纷纷交出了兼顾新颖与实用的答卷。

“这是‘可变形攀爬越障轮椅’,具有双向履带联动系统和隐藏式辅助越障结构,能实现地形切换的无缝衔接,帮助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坐轮椅的群体完成日常出行。”来自河南省安阳市第八中学的学生魏煜琦代表队伍介绍了作品。在队员的遥控下,只见轮椅平稳、灵活地完成了上下楼梯的动作,甚至攀上了等比例制作的公交车模型。

经过两天的角逐,江苏省震泽中学育英学校学生蔡盈盈、邵子诚,凭借“车辆智能安全搭火装置”获得了赛事最佳奖——“金气球奖”。蔡盈盈介绍,当蓄电池衰减导致车辆无法启动时,可以用这一便携装置将电力从施救车电瓶向被救车电瓶输入,达到搭火启动的效果,“目前我们已经在申请实用专利,同时有望进一步缩减设备的体积并降低成本,争取实现商用。”

指导教师王老师表示,这项优秀作品背后,有学校、老师和家长的支持,更离不开学生们自己的努力。一份热爱让孩子们在繁忙的学习之余,还来到社团教室进行发明制作。回顾这段忙碌又充实的日子,邵子诚满足地说:“能够有这些经历,也算是人生中的一大幸事!”

“很多选手的作品已经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成熟度,更重要的是超越技术本身的人文关怀与社会担当。”闭幕式上,国家植物园科普馆馆长、赛事专家委员会代表王康感慨地说。他还代表专家委员会对参赛选手提出了三点期待:保持好奇心,永葆初心;脚踏实地,追求卓越;心怀天下,担当使命。

ICC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发起,中国友好和平发展基金会主办,是中国教育部公布的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之一。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