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文化“壮阔”了这片土地的科幻图景

□ 张利洁 林雪琪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8-15 10:26

8月4日,2025年第12届世界运动会城市推广片《成都无极限》上线。古蜀文明的重要象征三星堆面具,与科幻文化领域标志性的成都科幻馆共同亮相片中。源自古代文明想象的巴蜀文化,与承载巴蜀大地对未来世界畅想的科幻文化,正支撑着这片浸润历史烟云的土地,探索科幻产业实践与科幻理论研究的深度融合。

作为四川蓬勃生长的“未来事业”,科幻产业与科幻理论形成了良性互促:产业实践催生的现实命题为理论探索提供灵感,理论研究则为其注入文化解读与价值反思,助力产业航向的校准与升级。这种实践与思辨的相辅相成,不仅塑造了四川科幻独特的发展脉络,也使其在全国科幻版图上的坐标日益清晰。

从理论到实践:看四川如何打造科幻生态

作为科幻理论研究的鲜活田野,成都的科幻产业之林向学界提出了亟待深研的时代课题:科幻IP如何转化为持久的文化资产与产业动能?如何构建具有巴蜀精神烙印的科幻叙事范式?科技创新与人文精神如何破除壁垒、深度交融?

其一,政策引领筑牢基石。从首个《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到《成都市科幻产业发展规划》,“一核引领、两区联动、多点支撑”的清晰布局与明确目标已经形成。其二,学研集群驱动创新。四川的高校科研机构聚焦科幻的文化承载、叙事机制、伦理困境等多元维度,以思想与实践方法论滋养产业发展根系。其三,产业实践验证融合。让科技产业园区成为理论成果检验与应用的实验场,推动“书斋学问”向“场域实践”有效转化。其四,人才积淀激发活力。长期培育出的包括刘慈欣、王晋康、韩松等在内的优秀的创作者群体,其成就既是本土科幻文学的高峰,也驱动着理论思辨的深入。其五,文化根脉熔铸美学。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等古蜀文明瑰宝,经“未来考古学”视角的转化,锻造出辨识度极高的“巴蜀科幻美学”。其六,品牌载体提升声量。从《科幻世界》到世界科幻大会,再到“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等奖项,多种品牌载体合力助推中国科幻理论扬帆出海。其七,传播矩阵拓展影响。系统化、国际化的传播策略,推动成果融入全球科幻对话体系。其八,资本协同畅通转化。以金融支持机制助力有潜力的理论创新与项目对接市场。

本土到全球:天府科幻的发展之路

“天府科幻”要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闪耀,需立足本土根基、兼具全球视野,在文化自信与开放包容间融合共生。

首先,深耕本土文化矿脉,将巴蜀悠久的文化精髓创造性地融入当代科幻创作。通过“神话诗学重述”“未来文明考古”等路径,打造承载东方美学、彰显地域特色、超越既有范式的本土科幻话语体系。其次,聚焦科技伦理前沿,针对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元宇宙等颠覆性技术引发的伦理问题,理论界需厘清“科技向善”的哲学基础,探索未来社会的治理之道。最后,深化国际交流互鉴。积极借鉴国际“科幻之都”的先进经验,从IP孵化、政策创新、生态培育等维度,总结提炼行之有效的“中国经验”,进而提升中国科幻理论在全球学术领域的话语权。

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依托于文化资源本身。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中出土的造型奇特的文物,总是给人无限遐想。有着源源不断生命力的巴蜀文化,让这片土地上的科幻图景愈发壮阔。

四川,正在实践与理论的协同推进中,以远古智慧启迪未来想象;在科技与人文的深层对话中,贡献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一座融汇古今、贯通世界的“西部科幻学术高地”,正在巴蜀山水文脉间巍然矗立,辉映星空。

(作者张利洁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林雪琪系中国科普研究所博士后)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