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人和一盏茶:盖碗里的中国文化

□ 童 云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8-15 10:26

喝茶的习惯,南方起始于晋代,用的器具是东瓯、白坩。南北普遍喝茶成为风气是中唐以后。得益于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论述了唐代各地的茶具,从而让后人得知当时饮茶用的“茶碗”,或为盏及盏托,当时的茶碗制式尚不能称为“盖碗”。

唐宋时,老百姓喝茶,只能从茶贩手里一碗一碗地买来喝。茶贩一手拎着装有精心煮制茶汤的大茶壶、一手端着茶碗在集市上边走边叫卖。今天,我们仿佛还能聆听到那久远的吆喝声:“刚煮的茶”“好喝的茶”……

我们对盖碗的概念,无论是它作为茶器的日用性,还是它作为室内摆件的观赏性,其印象主要来自影视剧中的宫廷和富贵人家的喝茶用具。特别是在清宫举行的千叟宴上,清帝按宫中循例,左手接过内务府当值大臣献上的装着红奶茶的龙纹盖碗,右手轻拿起碗盖,庄重地饮上一口红奶茶后,豪气地宣布开席时的情景,让人印象深刻。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为“三才杯”。上面的盖寓意为天,中间的碗寓意为人,下面的托寓意为地,寓“天地人和”之意。

相传,“一盏一托”的盖碗,是由唐代一崔姓女子无意间发明的。这种制式的盖碗从唐宋元沿袭至明清,人们开始为之配以盏盖。《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妙玉亲自捧了一个海棠花式雕漆金云龙献寿小茶盘,里面放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向贾母敬茶。无论专家如何争论此盖钟的价值,但仅从其制式上来看,此时妙玉用的“盖钟”只是“一盏一盖”的茶具,即后人称为“二才杯”的盖碗,说明此时,人们开始为茶碗配上了盏盖,但“三才杯”的盖碗制式还未明确。同时,妙玉的表现,也说明客来敬茶,用盖碗是最方便、也最有仪式感的。明清以后,社会上开始有了“一盏一盖一托”的三合一茶盏,即盖碗。而一人一套的“盖碗茶”,在清雍正年间开始盛行起来,到了晚清时,盖碗不再是上层社会的专享,慢慢地从皇宫、王府、大宅门,流传到了民间,成为市井之物。

1930年3月11日,一个叫内维尔·布拉德利的英国人沿着“滇缅公路”游历时,在今天的云南省安宁市草铺镇乡间一个小茶摊休息,并准备“喝点儿茶”。这里的堂倌儿用来招待他喝茶的茶具就是盖碗。

在这个英国人眼中,我们的盖碗茶是这样的:“堂倌儿把一小撮带着茎的茶叶放进一个没有把手的茶杯里,然后倒入开水,盖上茶盖。这个像茶托一样的杯盖既用于保温,也可以用来在喝茶的时候撇开茶叶。”不仅概括了盖碗的使用方式,而且还说明,在远离城市的乡间,不仅能喝到茶,还能喝到用盖碗冲泡的茶,说明盖碗在中国民间的普遍性,不论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都在用盖碗喝茶。

尽管在一些茶馆里,茶艺师喜欢用盖碗替代茶壶充当泡茶器,为茶客展示其泡茶技艺。市面上也产生了不少适于充当泡茶器的盖碗器型,一度给新进茶客造成了盖碗只能用来做泡茶器的错觉。事实上,在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喝茶仪态、茶礼节,以及个人经济、卫生、便利性等条件的考量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一人一套”的盖碗喝茶了。这也体现出盖碗与六大茶类的适应性,它的确是所有茶具中既适合泡茶又适合饮茶的茶具。

(作者系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副编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农业科普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