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基础才能决胜前沿

□ 邱文佳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
  • 2025-09-19 09:54

钱学森不仅是一名卓越的科学家,也是一位颇具远见的教育家。

钱学森的教育实践横跨东西方。在美国20年的学术生涯中,钱学森曾分别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担任教职。回国之后,面对中国航天事业初创时期科技人才严重短缺的局面,钱学森便将建设航天科技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力学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上,钱学森展现出非凡的战略规划能力。他与钱伟长合作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6年1月,力学所成立,钱学森担任第一任所长。随后,他参与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筹备委员会工作,并担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后改称近代力学系)主任。他在该系办学模式设计、教学计划制订和课程设置等方面起了关键作用,并为力学系学生讲授火箭技术概论、星际航行概论和物理力学等课程。

钱学森的教学内容始终站在学科最前沿。20世纪50年代,钱学森提出要建立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力学。他在1953年发表的论文《物理力学,一个工程科学的新领域》中,正式提出物理力学这一新学科;同时期他给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讲授物理力学课程,并编写了一套《物理力学》英文讲义。1958年,钱学森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设立了物理力学专业,并亲自授课。

半个世纪以来,物理力学已取得了丰硕成果,钱学森的核心思想和研究模式已成为当今材料科学和力学学科的世界潮流。

钱学森格外重视学生的基础训练。在他的学生、后来担任共和能源集团总裁的克劳德·布伦纳的记忆中,钱学森的课堂甚至有些“恐怖”——他不允许任何人提问。有一次课上,一位同学表示对黑板上的公式不太明白,钱学森停下板书,反问这名学生是否学过某些基础课程。学生回答“学过”后,钱学森说,“既然学过,就不需要我再解释”,然后继续讲课。

这种对基本功的强调,也体现在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教学中。

他并不提倡死记硬背,而是以独特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有一次考试,他只出了两道题,其中一题是:“从地球发射一枚火箭,绕过太阳再返回地球,请列出方程并求解。”学生们从早上考到中午,没有一个人能交卷。钱学森认为学生基础还不够扎实,于是让大家延长半年学习时间,专门补习工程数学。

正是这种引领前沿与夯实基础并重的教育方式,培养了一批科技帅才和将才,如以孙家栋、王永志为代表的中国第二代航天事业领军人物,以及以包为民、孙斌为代表的第三代航天事业领军人物。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助理研究员)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