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由中国科协联合34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成员单位共同部署开展,组织六大板块活动,打造科普盛宴。其中,“纲要办成员单位特色活动”汇聚多方科普资源,掀起科普热潮。本报选取部分精彩内容,展现纲要办成员单位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厚植科学土壤、夯实创新之基。
中国科学院:
将高端学术成果大众化
中国科学院开设“科学与中国”云讲堂,对科技热点进行了筛选,将高端学术成果大众化;举办2025年“人与生物圈计划”格致论道专场活动、高能所系列科普讲座,打造沉浸式、剧院式演讲;开展2025年“科学3分钟”全国科普微视频大赛,鼓励个人或团队用3分钟的时间分享一个科学知识点,将复杂的科学概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内容,拉近科学与大众的距离;组织“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新疆行;开放全国各地的植物园、标本馆、天文台……
自然资源部:
组织74项特色科普活动
9月9日,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的首个自然资源部全国科普月主场活动,在贵州省贵阳市启动。活动现场设置了机器人科普秀、科技成果展示等多个特色板块。其间,活动还举办了贵州省自然资源全民科学素质大赛。
全国科普月期间,自然资源系统共征集了74项特色科普活动,涵盖科普展览、科创赛事、成果展示、科普直播、学术交流、科普进校园等多种活动形式。
交通运输部:
集中展示交通运输领域科普成果
9月22日,首个全国科普月交通运输主场活动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活动由交通运输部主办,集中展示交通运输领域科普成果——《长江上的桥》等10部科普图书及《航标那些事》等30部微视频。其中,水上交通相关科普作品与展演精彩亮相,成为公众了解我国水运科技实力的重要窗口。
火车的“哐当”声是怎么消失的?船舶如何乘坐“电梯”通过三峡大坝?现场展播环节,6位历届交通运输科普讲解大赛的获奖选手聚焦交通科技发展,以丰富的内容与生动的表达,为公众送上了一场科普盛宴。
生态环境部:
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志愿活动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等单位,邀请老科学家、中青年科学家骨干到中小学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普志愿活动,为青少年搭建更多的生态环境教育平台。以讲好“开学第一课”为契机,带领中小学生走进自然,开展生态观察活动,如植物识别、鸟类观察等,让学生近距离感受自然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
此外,生态环境部还组织开展了“我是美丽中国讲解员”等生态环境优秀作品展播、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联合行动等活动。
民政部:
开展老龄科普宣传
目前,我国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已突破3亿,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基本国情。全国科普月期间,民政部通过组织公众参观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老龄科普室、老年人体工效学实验室,助力公众进一步了解养老准备、老年肌少症、老年人跌倒预防等科普知识,推动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
科技部:
宣传科普法 弘扬科学家精神
全国科普月期间,科技部积极开展“深入宣传贯彻科普法助力科技强国建设”行动,举办贯彻落实科普法实施研讨会,推动法律顺利实施;组织和动员各地各部门法律专家和科普工作者,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科普法宣讲工作。
科技部组织“弘扬科学家精神 担当科技报国使命”行动,加大对“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科技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的宣传报道,讲好科学家爱国奉献、艰苦奋斗、勇于登攀的故事;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组织部分优秀青年科技领军人才赴“两弹一星”教育基地、革命老区等地,开展国情研修和爱国主义教育,推动在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中践行科学家精神。
水利部:
举办第一届“未来水利工程师夏令营”
9月13日,第一届“未来水利工程师夏令营”在江苏无锡举办。活动以“河湖治理 润泽未来”为主题,通过实地研学、科普讲座、水科学创作比赛等多种形式,普及水科学知识,展示水利新质生产力,启迪青少年科学思维,拓宽视野,激发他们对水利科技的兴趣与责任意识。来自南京、无锡、常州、苏州的中小学生参加了活动。营员们参观太湖流域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实验室、河湖治理研究基地。当看到太湖全湖区风生流物理模型风机启动的瞬间,水面波浪动感呈现,营员们发出阵阵惊叹。3D打印技术展示、环境监测智能机器人互动等环节,为营员们提供了可触摸、可感知、可共创的水利科技创新体验。
此外,水利部还在全国科普月期间举办了全国水利科普讲解大赛。
中国气象局:
“因材施教”开展科普活动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全国气象部门以多元形式推动气象知识走近公众,展现出气象科技服务民生、赋能发展的生动实践。气象科普正以更接地气、更具活力、更富实效的方式,融入社会发展。
针对气象相关高校在校学生举办气象科技创新大赛,为气象科技创新贡献大学生智慧;面向气象一线人员、专业气象讲解人员、志愿传播气象科普知识的学生和爱好者,举办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以大赛带动气象科普人才培养和高质量气象科普作品产出;依托安徽省宿州市6个气象科技小院,推进砀山酥梨、灵璧大豆、萧县葡萄等优质农产品申创“生态气候农产品”“安徽气候好产品”等品牌的活动……
农业农村部:
科技“赶集”接地气
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当日,山东省招远市金岭镇大户陈家村,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为主题的全国科普月农业农村主场活动举办。活动现场,通过屏幕演示、科普宣讲、实物讲解等多种形式,将科技展示、知识普及与互动体验相结合,开展了贴近农民群众农业生产经营与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科普活动。
农业农村部还组织了中国农科院各院所具备对外开放条件实验室、科研基地、科普展区等面向公众开放,宣传普及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组织中国农学会科技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围绕粮食生产、地方特色农业等集中性开展技术指导、专家咨询、科普讲座、展览展示等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