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记者 季春红
从良种筛选到种植技术传授,从新品种品评交流会到智慧农业成果展示,一场场迎丰收+科普的活动在田间地头、展览场馆火热开展。9月23日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以下简称“丰收节”)。中国农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 (以下简称 “中国农技协”) 结合今年9月首个全国科普月,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科技志愿服务行动。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5日,中国农技协共组织动员26个省的2717个各级农技协、科技小院和科普教育基地,组织34178名科技工作者,形成1917支科技志愿服务队,线上线下共开展6844场科学普及和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受益人数达150万人次。
在青海囊谦,科技志愿服务者聚焦黑青稞产业技术需求,以课堂讲解、发放宣传手册、三维立体展板展示和VR互动体验等形式开展科普宣传,营造“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在河北唐山,一场与富硒功能农业相关的技术交流会气氛热烈,3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和种植大户围绕硒与健康、富硒种养技术等议题开展研讨。
针对不同农业的实际问题,专家们纷纷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农民解决农业技术问题。在山东德州、安徽芜湖、云南宾川,科技志愿服务者走进田间地头,围绕黄瓜、油菜、林下产业培植开展调研,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教学传授种植技术和生产经验。
今年的丰收节,科技小院成为科普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在海南临高香米科技小院,首席专家聂立孝教授为当地近百名农户与农技人员开展“水稻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培训,系统讲解绿色生产技术推动香米产业提质增效。在福建建瓯蔬菜种业科技小院举办的新品种筛选展示会,让老百姓深入了解到科技选种的重要性。在江苏南京国际展览中心,18家科技小院优选一批新鲜水果、富硒稻米、特色茶叶等优质农产品,丰富了“江苏科技小院优质农产品初秋市集”展示内容,吸引超5000人次消费和互动。
丰收节与全国科普月同频共振,科技志愿服务者依托各类平台和多种形式,广泛普及农业科技成果,显著增强了科普工作的传播效果与社会影响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