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上映的电影《侏罗纪世界:重生》又一次唤醒了人们对史前时代的好奇,也让一个耐人思索的问题浮出水面:若科学家能从恐龙化石中提取DNA,能否让这种史前巨兽重返地球?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黄乘明认为,这个美好愿望难以实现。
首先是DNA完整性问题。黄乘明解释:“生物死亡后,DNA会因微生物分解、环境侵蚀逐渐降解,超过百万年便会碎成短片段。恐龙灭绝于6600万年前,即便从化石中提取到微量DNA,也早已断裂成无法拼接的‘碎片’,无法还原出完整的恐龙基因组。”
其次是基因缺口无法填补。在黄乘明看来,即便有部分DNA片段,完整基因组中缺失的大量片段还需借助近缘物种基因补充。但恐龙现存近缘物种(如鸟类),与恐龙的基因差异已历经数千万年演化。如果强行插入鸟类基因,不仅无法还原恐龙特征,还可能创造出完全不同的生物。
再次是缺乏孕育载体。“恐龙为卵生爬行动物,复活需合适母体或人工孕育环境。”黄乘明介绍,人工子宫技术目前仅能支持小型哺乳动物短期发育,对恐龙这类大型史前生物的胚胎培育,尚无任何可行方案。
“假设上述问题都能解决,当时的温度、湿度、食物、生态环境也都是不可复制的,复活的恐龙也难以存活。”黄乘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