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经验一线谈
基层科普工作不仅需要注重项目融合、借外力聚资源,还要结合实际,重点解决为谁做科普、谁来做科普、如何做科普的系列问题,以提高实效。今年9月,笔者前往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挹江门街道丁山社区调研基层科普工作情况,深深感受到:提升基层群众科学素质,彰显科普工作生命力,社区需努力做到“开花结果”。
“开”动脑筋抓人才队伍建设
丁山社区注重用好人才资源,服务于科普工作。
一是选好社区志愿者。依托街道人才储备,选聘具备科普工作能力和热情的12名老同志担任志愿者,定期组织科普活动,制作科普图文,开展科普宣传。
二是用好上级“讲师团”。依托南京市鼓楼区科协组建的科普讲师团,定期协调相关专家到社区作高端科普讲座。通过专家授课让居民了解什么是新质生产力,哪些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哪些是防灾减灾的科学方法。
三是聘请合作单位“热心人”。社区与挹江门派出所、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开展共建合作,定期邀请公安民警、医务人员、消防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来社区开展反诈宣传、健康讲座、消防培训和志愿服务,确保社区有稳定的科普师资力量。
“花”费精力做好调查研究
丁山社区注重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所需,为开展科普活动找准目标方向。
一是了解老年群体所需。通过网格员和志愿者每周两次的走访,定期了解老年人群体的具体需求,将其逐一梳理形成需求清单,让科普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二是调研少年儿童所盼。社区通过建立未成年人家长微信群、社区网格员和楼栋长上门等方式,定期了解少年儿童的双休日和节假日活动安排、寒暑假参与科普活动的意愿、个人兴趣需求等,听取家长和少年儿童的意见建议,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科普活动。
三是征求社区大众所求。结合重点工作,积极征求广大居民意见。在隐患排查上,了解居民对煤气、电路失火的处置是否清楚,消防安全上有哪些需要;在应急救护上,了解心肺复苏术和海姆立克急救法掌握人数等,通过调查了解,为开展科普服务活动提供了依据。
“结”合实际拿出具体举措
丁山社区注重结合实际,制定和实施科普活动的具体举措,做到群众有所呼,科普有所应。
一是坚持落实制度做科普。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科技与科普服务平台工作要求,每月组织至少1-2场科普活动,内容涉及数字素养、卫生健康、防灾避险等,形式上既有科普讲座,也有实操性演练,建立科普活动的常态化和制度化机制。
二是坚持服务“一老一小”做科普。注重对老年群体的服务,内容上突出卫生保健、预防诈骗、智能技术运用等;形式上做到集中宣讲与单独走访指导相结合。在少年儿童科普活动安排上,积极打造“未来可期”科普品牌,在寒暑假开展“航模训练营”等科普活动,并为参与小朋友颁发社区自制的“志愿活动证书”。
三是坚持应时应景做科普。社区坚持做到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开展健康养生和季节性流行疾病预防科普;结合政策制度的实施,组织开展垃圾分类、电动车安全预防等科普;结合安全设施改造,开展人脸识别技术介绍、煤气自动报警装置使用等科普,通过应时应景科普让居民及时提升实用能力。
“果”敢果行争创最好效果
丁山社区坚持果敢作为、行而有果,努力争创佳绩。
一是注重汇聚资源做科普。与南京市鼓楼区图书馆开展共建,为居民提供所需的科普书籍。建设新型电子科普长廊,定期更换科普宣传内容。组织老科技工作者编印科普资料,编写科普顺口溜,用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做科普。
二是注重活动效果做科普。在全国科普月等活动期间开展主题科普,结合妇联等条口工作,举办电脑、营养膳食培训班,请专家教居民练习八段锦,协调共建医院为老人免费体检。2015年12月,丁山社区被评为江苏省科普示范社区。
三是注重覆盖全员做科普。社区建立一个大的科普服务骨干微信群,每个楼栋建立一个小群,推选一名楼栋长,平时由网格员在大群里适时转发“科普中国”上的科普图文和视频,各楼栋长负责转发到所在小群,直达到每家每户,推动科普知识有效传播。
(作者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