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的提出到资本的爆炒,科幻味十足的元宇宙“横空出世”也颇有奇幻味道:在短短几个月内屡屡“破圈”,继横扫资本圈、教育培训圈之后,又进军房地产。近日,“元宇宙”房地产交易价格创新纪录:一块虚拟土地以43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歌手林俊杰也斥资十多万美元购买了三块虚拟土地,这让吃瓜网友们风中凌乱:“爱豆”都在元宇宙买地了,我们岂能无动于衷?
元宇宙离我们真的这么近了吗?
从经济视角来看,有可能是。作为跨越实体和虚拟的新型数字经济形态,元宇宙完全切合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大势。而这一点,从互联网产业圈巨头们整齐划一的动作就可见一斑:不论是从改名到推出强关联产品,还是从战略布局到商标申请,不在元宇宙赛道里“跑马圈地”肯定就LOW了,再加上在这个圈子,故事讲好了从来就不缺资本的追逐。在业界的追捧和资本的重仓之下,元宇宙几乎席卷一切。
不过,如此场景是不是有一种“似存相识”之感?比如量子科技、区块链技术……互联网产业总有这种魔力,频出的“黑科技”时不时就会造出让猪也能飞的“风口”,当然各种衍生风险也如影随形。
当下,线上线下各类打着元宇宙旗号的套路与骗局已经有滋生的苗头:有人已经开了元宇宙课程培训,日进斗金,贩卖没有实质的内容和概念敛财;一些人言必称元宇宙,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实体内容却热衷制造噱头;一些人则宣称自己在打造元宇宙里面的经济系统,以洗脑加传销的方式推广虚拟币……
对于这些虚虚实实,又有多少人能拨开迷雾洞悉真相呢?
其实,元宇宙原本就不是一个全新技术和新概念,更象是前几年大热的VR和AR技术一次再包装的“重生”。前者是创造一个虚拟世界,后者是将不存在的东西搬到现实中的增强现实技术,两者的结合是在创建一种元宇宙的雏形,但跟概念中的元宇宙又有如“云泥”。
元宇宙概念诞生于19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描绘的是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庞大虚拟网络世界。Facebook(现更名Meta,取自“元宇宙”一词)创始人扎克伯格对其的表述则是:“在元宇宙中,你将可以完成几乎任何能想象到的事情——与朋友和家人聚在一起,工作、学习、玩耍、购物、创造等,这是完全不同的体验。”
以我们较为熟悉的AR、VR应用来做个比较,元宇宙无疑让我们再一次体会到理想与实现间的距离。很明显,以当下VR、AR技术以及几款游戏和电影,并不足以支撑起这一还过于科幻的概念。
从技术角度来看,理想化的元宇宙还有赖于更接近人类触觉和味觉的数字化、脑机接口等技术实现,以及支撑亿级用户的网络基础设施、电力供应、超级服务器、移动接入、可穿戴设备等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的突破,而这些技术并非现有的甚至是未来5-10年的迭代更新就能企及的。
试问,你所接触到的此“元宇宙”是彼元宇宙吗?它带给你是震撼的体验,亦或是紧盯着你的钱包?
不可否认,元宇宙概念的爆红,背后有着相应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生活因素,也是众多科技、科幻爱好者的愿景,更符合当前互联网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资本层面热炒一个超前的技术概念,或许可以达到驱动产业提前布局的目的,但是过分地“热捧”将其变成一个社会各界普遍追逐的热点,在别有用心之人“画大饼”般的安利之下,“风口”必然秒变“风险口”。
元宇宙到底是什么?
短期内估计难有标准答案,对其的讨论和争论也不会停止。但对于公众而言,关注元宇宙还请适度,在对新鲜事物保持好奇和探索的同时,我们还需要保留一份审慎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