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突破,游戏产业的发展之路愈发科幻,科幻与现实的边界愈发模糊,游戏成为了现实与科幻的交融之地。2021年12月29日,“科幻漫谈沙龙:游戏X科幻!”在朝阳大悦城WeWork空间成功举办。本次沙龙集结了30余位科幻和游戏产业大咖,共同分享游戏作品对于未来的幻想,探讨了如何在虚拟世界中打开现实的“镣铐”。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常务理事沙锦飞认为,科幻游戏是整个大产业链中重要的一环。随着VR、计算机视觉等技术的发展,游戏成为了接触科幻、热爱科幻的重要媒介,甚至很多游戏的技术和人才已经覆盖到科幻影视的制作和服务中。
完美世界产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乔婷婷介绍,在国内,科幻人与游戏人都有一个共同点,“从技术出发,在文学爆发”,这是科幻与游戏天然的结合点,也是完美世界一直在贯彻的理念。
《流浪地球》《头号玩家》等科幻电影之所以被大家认可,是因为电影通过科幻的场景对人性进行了诠释,而游戏与科幻电影有着异曲同工的地方,都是通过科幻的场景、事件,打造一个虚拟的社会,大家在玩游戏的时候本质是社交和体验人生。作为一家文化企业,完美世界非常注重企业责任力,接触科幻是好的,但如何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才是科幻、游戏对于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现。
未来事务局合伙人、游戏业务负责人李兆欣老师认为,科幻游戏的娱乐本质就是“无限的想象+有限的规则”。真正好的科幻游戏有几个特征:创造全新世界、创新玩法风格、突显技术美学、改造现实环境、体验未来场景、融入极致情景。同时,科幻题材的游戏,应该带给玩家在娱乐以外更多的收获,优质的游戏可以通过世界观为游戏“注入燃料”,用超出想象又简单易懂的设定,打造由内在矛盾驱动的世界。但如何打造一个能被受众记住的世界观,是现在很多科幻题材游戏最缺少的价值点,例如人性、环境、生态,但很多游戏缺乏核心策划,只是技术与美术的结合。
“我们距离科幻能有多近?”《未来战场》高级线下运营经理苗博认为,在技术的加持下,真正的科幻就在我们的五感之内。未来战场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前庭感觉这五感,全部用计算机重新地恢复一遍,就是“全真世界”的开始。
在自由交流环节,沙锦飞说,好玩和教育意义似乎是游戏与社会产生的重要矛盾之一,目前也很难去彻底的解决。大众应该更加客观、理性看待游戏,做好主动的引导,不要一味地否定和排斥。
科幻作家星河认为,如今很多的科幻游戏属于“伪科幻”。随着社会节奏的加速,人们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大型的硬核类游戏难以覆盖更多的玩家,轻快、简单的“伪科幻”小游戏也是市场端的重要补充。但这些“伪科幻”游戏缺少科幻的内核,好的科幻游戏需要有很好的奇观感、故事感、沉浸感。
对于被归为“伪科幻”的泛科幻类二次元游戏,科幻作家陈虹羽表示,它也具有相当的市场影响力,产业不应对此排斥,尽量避免二元对立。科幻除了作为内核,也可以作为一种视觉美学风格或叙事风格。科幻导演阎安认为,科幻对当下游戏的贡献不是内容实质,而是外壳形式。
科普科幻教育家陈柳岐说,从青少年科普教育的角度看,游戏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站在客观的角度评价,游戏可以为青少年带来更多地创新和想象。希望未来游戏的设定能够融入更多想象力的开发,让游戏成为青少年教育的一部分。
4.5B星际实验室创始人俞斌介绍,4.5B储存了很多珍贵的陨石资源,除了用于科普教育之外,也正在与游戏机构进行合作,希望游戏玩家在体验到快乐的同时,能够收获一些更有收藏价值的宝贵实物。
中关村会展联盟高艳慧在总结发言时表示,大家对科幻领域应该多一些包容,每个人对科幻有不同的认知。“让子弹飞一会儿”,用科技去丰富科幻的内核,用科幻去促进科技的普及和发展。
科幻漫谈沙龙系列活动由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发起,将基于中国科幻产业的实践经验,深挖圈层文化与商业价值。组织相关大咖和专家学者到场,聚焦中国科幻IP、人工智能、虚拟游戏、文化创意发展等相关话题,展开别开生面的热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