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时间循环包裹社会批判,《开端》为“社会派科幻”代言
  •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作者:
  • 2022-01-24 16:59

新年伊始,哪部剧在网上最火?从播放数据、搜索指数、豆瓣评分等维度看来,力拔头筹者非《开端》莫属。作为一部没有上星的纯网剧,《开端》一无当红流量加持,二无重磅IP压阵,却以小成本、小制作的属性成功俘获了“追剧大军”的芳心,一举赢得了“叫好又叫座”的观众反响。对此,不乏有人追问:《开端》何以如此成功?《开端》的成功,又揭示出了当代观众对国产影视作品的哪些诉求?

提起《开端》的独特性,最常被网友提起的两大关键词就是“循环”与“无限流”。纵观国内影视市场,《开端》在由这些标签定义的赛道上,确实尚无像样的竞争对手。然而,倘若把视野放宽到全球,我们不难发现:作为《开端》的剧情核心,“时间循环”早已是各路科幻作品百用不厌的老梗,哪怕把题材精准限制在“短时循环拯救交通工具”这个范围之内,也早有上映于2011年的《源代码》珠玉在前。如果要说“无限流”,《开端》恐怕也担不起“无限流开山之作”这顶头衔。尽管剧中角色曾经提及这个网文领域的热门概念,但是,正如本剧官博所坦承的——《开端》的背景设定并不符合经典的“无限流”。

在一部网剧的宣发过程中,类似“循环”“无限流”这样的概念,很容易被当成好用的招牌。要让一个此前对本剧毫无了解的观众“入坑”,这些自带噱头的背景设定,自然最具备让观众“开坑”的魅力。然而,正如前文所言,《开端》的设定其实并没有那么新颖。对视野日益开阔、标准日渐严苛的国内观众而言,仅靠“时间循环”这个带有几分科幻味道的老梗,绝不足以赢得如此程度的市场认可。

此前,不乏有作品和《开端》一样,刚一播出就屡上热搜,让人惊呼“还有这样的国产剧”。但是,其中不少作品都走上了“高开低走”的老路。再特殊的题材、再花哨的设定,都只能让观众打开第一集,看看这部剧讲的到底是什么。只有把内容和内涵做实、做深,才能留存观众,形成口碑,让一部作品“笑到最后”。

对《开端》而言,“时间循环”的设定只是故事的“外壳”,对社会现实的细微体察与犀利批判,才是使其跻身优秀作品之列的可贵“内核”。把《开端》放到科幻领域,任何“硬核”科幻迷都能指出其设定的薄弱之处,但是,从原著小说开始,《开端》就并未把重点放到科幻领域,甚至直到结局都没解释循环是怎么来的。

与此相对,《开端》把大量笔墨用在了主角配角上车前的背景故事,以及主角卷入事件后的社会遭遇上。在这些情节里,观众看到了渴望独立的年轻人与深爱子女却又把握不好分寸的父母之间的代际矛盾,看到了网络传播如何异化人性,进而滋生出网络暴力乃至“网络断案”“舆论杀人”等极端现象。

我在这里所提及的,仅是全剧呈现内容的一小部分。仅罗列一些社会热点倒也不难,但《开端》并未浅尝辄止,而是冒着引发争议的风险,鲜明表达了对某些问题的分析与批判。这些东西,才是让《开端》取得众多观众认可的“秘方”。

如果要给《开端》这样的作品分类,我们不妨称之为“社会派科幻”。这一定义借鉴自日本推理小说,早年间,日本推理小说普遍以名侦探、不可能犯罪、意外凶手为核心,这些遵循经典类型设计的作品,被称为“本格派推理”。然而,自20世纪60年代起,不少推理小说的作者开始把写作重点放在描绘社会现实、揭露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现象上,一部优秀的“社会派推理”可能连个像样的诡计都没有,却能从内心深处激发读者共鸣,进而对社会形成正面影响。

将这组定义平移到科幻领域,轻科幻设定而重社会批判的《开端》,正是将科幻“社会化”的典型代表。这类作品倒也不算罕见,中国观众相对熟悉的欧美剧集《黑镜》就同样是“社会派科幻”。对“社会派科幻”而言,用作“外壳”的科幻设定是老梗还是新梗、细节设定是否严谨,都不是最关键的要素。能否精准击中社会痛点,找出社会症结,而非沉迷于主创的自我感动、无病呻吟、才是最大的重点。

当然,《开端》也好,其他赢得好评的作品也罢,再优秀的作品都不可能为后来者提炼出百试百灵的“成功密码”。今天,如果有人看到《开端》成功,决定照葫芦画瓢,把类似的科幻设定与社会元素拼凑起来,恐怕只会产生东施效颦的效果。对于社会现实、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文艺工作者还需有强烈的关切,如此才能形成深刻的思考与认识,最终创作出经得住考验的作品。

编辑:吴桐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