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一个流浪地球还有多远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翟雪连
  • 2023-02-15 12:53

《流浪地球2》一经上线,票房火爆。这部影片不仅情节可圈可点,在电影工业制作、科学前沿性及严谨性等方面也好评如潮。那么,我国科幻电影的春天是否真的来了?再造几个“流浪地球”,我国科幻电影还需要作哪些努力?


成就现象级科幻作品是多年的积淀


《流浪地球》系列作品的成功毋庸置疑。作为科幻产业从业者,我认为科幻电影的春天是否到来不好判断,但起码冬天已经过去。国产电影在多年的努力下逐渐追赶甚至替代好莱坞大片登上票房排行,在三年疫情的冲击下仍旧能拿出如此漂亮的成绩实属不易。

不过从科幻电影的角度来说,叫好又叫座的产品并不少。例如去年的《独行月球》,从喜剧和科幻双重角度将科幻电影带到新的高度。电影《美人鱼》《一出好戏》以及《交换人生》,尽管定位影片类型是喜剧、亲情、爱情或悬疑,我们也很难说它不是一部科幻作品。追溯到更早年,《珊瑚岛上的死光》《大气层消失》等科幻电影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科幻电影的成功是有历史传承和积淀的,这是几代人经过多年的努力,才成就了像《流浪地球2》这样现象级科幻作品。实际上,正是因为有上述不同立意不同受众范围的作品出现,才能满足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想象,并将中国科幻电影及其上下游产业链逐步推向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挖掘优秀原创作品,增强剧本化能力


那么,如果再造一部《流浪地球》这样的优秀科幻电影,中国科幻应当向哪些方向努力呢?

我国科幻小说的绝对数量无法与传统文学作品相比较,但可供改编为科幻视频的优秀作品数量并不稀缺,缺少的是发现。过去几十年里,许多优秀的科幻小说至今能有读者随口道来。所以,优秀科幻作品的挖掘尤为重要,甚至超过科幻作品的创作。近些年在《流浪地球》《三体》“出圈”之后,各行业一直在追求或亲自下场打造头部顶级科幻IP,其实有相当数量、发表在各种渠道的优秀作品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被影视行业看到,实属可惜。

我们还应当加强科幻作品具象化、剧本化能力。影视圈子里总说好本子太少,很少说好文学作品太少,科幻电影更是如此。从影视制作流程来说,好作品从来不等于好剧本,改编影视作品不亚于小说创作,甚至更难。长期以来,我们讲故事能力的提升始终赶不上影视工业技术提升速度,讲好科幻故事更难,所以应当有更多的资金、时间被投入在科幻作品具像化的能力上。在这点上,《流浪地球2》在业内做出了表率。


吸引更多资本进场,增强优秀作品可持续性产出


《流浪地球2》展示了在中国影视行业低谷期优秀科幻作品的资金聚拢能力。说到科幻影视的产出,必定要涉及资金投入。科幻巨制仅靠情怀无法长久支撑,中影等国家队兜底也并非一劳永逸,持续产出如此高质量的科幻影视作品,对于行业来说是个挑战。

客观来说,不是所有科幻电影都可以获得观众喜欢,更不是所有制作团队在创作过程中还兼顾呈现世界的多样性和中国科幻电影的本土化。或许我们可以借助《流浪地球2》的成功,在后续科幻影片中,像锤炼影视工业流程一样锤炼我们的完片制度,比如引入完片保险等模式,令资方放心投入;也可以在内容方面锤炼世界观,设定做中国的漫威,让更多导演和影视公司涉足拍科幻,让更多资本愿意尝试科幻电影。

持续产出优秀科幻影视作品,还需要有关部门对于科幻内容持更多的包容审慎态度,在更多硬科技及高精尖技术展示的支撑基础上,对于文学影视作品的科学性指导进行前置参与,或许可以联动电影产业上下游,大大提高科幻作品的成功概率。

三年疫情后,我们的经济需要恢复与重建信心,科幻电影作品更是可以给予观者信心与力量的精神食粮。《流浪地球2》已经开创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先河,更是为中国科幻电影出口全世界奠定了优秀的内容基础,未来更多优秀科幻电影的出现,需要多个行业坚持高质量创新的持续努力,加之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信心来共同支撑。

(作者系科普作家、科幻产业专家、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会员)

编辑:于翔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