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移民火星,不仅是“去远方”,更像是“永别”​——顾适科幻小说《搬家》导读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侯晓彤
  • 2024-02-29 14:57

很多科幻作品都在探索如何把家园建设得更好。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新问题:我们能否向更远处迈进,寻找和建设新的家园?小说《搬家》讲述的就是关于“探索新家园”的故事。

几十年前,两名科研人员在传说中最像火星的冷湖相遇、相爱,并共同参与到火星城市建设中。在双方发生了无数次争执后,项目终于有所突破。然而,当爱人辛越拿到移民火星的名额,“我”却不愿离开地球,这时二人才意识到,那些争论背后是两人价值观的差异。从“如何建设火星”到“是否移民火星”,他们的争论话题也是人类必将面临的难题。

如果人类要在火星建设一座城,我们要让它承载什么精神?要向世界展示什么?要把什么带回来?

“我”的理念建立在经验之上,以人的生活需求为中心。而爱人辛越则更加激进,主张进行人工智能实验,用“算法”构建一切。两者没有对错之分,只是反映了二人对城市理解的理念不同。

有趣的是,作者顾适本人就是一位高级城市规划师,她曾说城市规划“更像是一种真实版本的科幻”。例如现代主义大师勒·柯布西耶在巴黎改建规划中,一反当时反对大城市的思潮,主张全新城市规划,首先提出高层建筑和立体交叉的设想。柯布西耶先锋大胆的想象力最终重塑了现实,影响了很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方向。我们在主人公辛越身上,也能够看到相似的精神特质。

在争论“是否移民火星”问题时,两人提到了另一个地点——冷湖。小说前半部分讲到,两人当初不约而同来到这里,是因为冷湖是地球上和火星最像的地方,他们都对此地充满好奇。此时,冷湖再次成为火星的参照物。

在“我”看来,作为中国第四大油田,冷湖曾经也和火星一样是“未来的方向”,但如今也不过化为断壁残垣。火星也可能有相似的命运,移民火星太过冒险。

辛越却认为,在下一个“未来”到来之前,我们就应该为眼前的希望奋斗,这是一代人的使命。某种程度上,探索火星就是“冷湖精神”跨越时代的延续。

在这段残酷的对话里我们意识到,每一代开拓者都要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会付出很大代价。但对“未来”的好奇心和使命感让他们勇敢地迈向不确定性。正是这勇敢,让人类的脚步迈向了太空。

作为一个“女科幻作家”,顾适对这一标签的认识在不断变化。最初她认为“作者就是作者,并不存在男女之分”,直到有一天朋友问看了《莫比乌斯时空》之后问她:“为什么这篇小说里几乎没有女性?”这时顾适才意识到,也许在她的作品里,女性也只是工具性角色,或许自己的潜意识里也觉得表达科幻的视角应当是“男性的”。“所以这两年,我开始努力去描写我看到的、我认识的、我理想中的女性形象……她们不一定需要用母亲、妻子和女儿的身份来定义自己,她们就是她们,是可以改变现在、创造未来的人。”显然,《搬家》中的辛越就是这样的一个女性形象。在人生选择上与爱人产生巨大分歧时,辛越艰难但又坚定地坚持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作者系北京景山学校语文教师)

   作者寄语

    写《搬家》是在2018年,我所在的工作单位当时正在做雄安新区的规划设计。虽然我自己并没有参与这个项目,但那段时间,每天都有很多宏大的词汇在办公室里浮现。恰好,这一年举办了第一届冷湖奖,我就想到火星新城这个主意,并由此出发,创作了《搬家》。在写作时我才意识到,对于故事里的主角来说,星际旅行不仅仅是“去远方”,更像是“永别”。在宏大词汇的背后,是每一个人对信仰的坚持,以及每一个家庭的付出和牺牲。我依然相信,人类最终会走出地球,去往星辰大海,探索未知的勇气,就刻在我们的基因里。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