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颗充满幻想的大脑休息了》—— 著名科普科幻作家金涛先生逝世
——著名科普科幻作家金涛先生逝世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杨 鹏 星 河 尹传红
  • 2024-03-15 10:30


       3月4日,著名科普科幻作家金涛先生逝世,享年84岁。金涛为中国科普科幻事业的发展殚精竭虑、摇旗呐喊,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报特约三位与金涛在工作和生活中交往较深的科普科幻作家,追忆与金涛先生的往事,共同缅怀这位老人。愿金涛先生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他的科普科幻之旅。

金涛简介:金涛生于1940年,安徽黟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曾任光明日报记者部主任、科学普及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著有《月光岛》《冰原迷踪》《马小哈奇遇记》等科幻作品、《暴风雪的夏天》《向南,向南——中国人在南极》等科学考察游记。

 1985年2月,金涛在新落成的中国首座南极科学考察站——长城站前留影。他曾作为《光明日报》特派记者参加中国首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金雷供图)


永远的“马小哈”

——怀念童年时代的偶像金涛

□ 杨 鹏

金涛和叶永烈、郑文光一样,是我童年时代的三大科幻偶像,也是我心中永远的传奇人物。

我开始识字阅读时,正好赶上了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科幻黄金时代”,三位老师的作品在那个年代与大量的科幻、童话作品一起,潮涌般进入我的阅读世界,奠定了我一生的阅读爱好,影响着我日后的写作方向和创作追求。

读金涛的《月光岛》,应当是在小学一二年级。虽然它的连环画、小说,我读过不知道多少遍,它的故事也被一个比我大十多岁的“科幻迷”哥哥反复讲述,但因为是写给成年人阅读的作品,我当时记住的有限,只是来自遥远外星的飞碟和月光岛带给我的难以言传的美感。

对我影响更深的,是当时鲜有人知、却影响了我整个童年的《马小哈奇遇记》。我至今记得,当年在我老家县图书馆的一本杂志上,读到这篇童话式儿童科幻的情节和感受。“马小哈”与数十年后中国家喻户晓的“马小跳”只差一个字,这个文学形象深深地刻进了我的脑海。印象中,“马小哈”是系列故事,包含《魔鞋》《魔盒》《公交车奇案》《土拨鼠传奇》等令人心潮澎湃的科幻短篇小说,其中最吸引我的是《魔鞋》。

在这个故事中,马小哈的爸爸是一名工程师。马小哈由于早上起床晚了,手忙脚乱中将爸爸刚发明的“魔鞋”穿去了。这双“魔鞋”能飞檐走壁,马小哈从电线杆上走到了学校,所以没迟到。马小哈还利用这双鞋获得了跑步比赛的第一名,当然最后被发现取消了成绩。

十多年后,当我也成为一名少年科幻与儿童文学作家,像金涛一样提起笔来为孩子们写作时,脑海里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浮现那个穿着“魔鞋”,在城市里飞檐走壁的超人男孩,他既普通又神奇。

这篇作品独特的“热闹派童话”的现代意识、游戏精神和无羁的想象力,与其他同类儿童科幻和童话,共同深深地影响了我的创作。正是由于我在童年时代读过金涛、及其他同样保持着赤诚童真和想象力的作家的作品,成年后,我仍只对儿童文学和少年科幻创作保持浓厚的兴趣。而对成年人的科幻及文学作品的创作,浅尝辄止。

大约在1993年,我第一次见到金涛,记得当时是吴岩带我和星河去郑文光家中,旁听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全年工作的总结会议,我负责给前辈们的讲话做记录。当我见到这位魁梧健壮、声如洪钟的传奇人物时,心情无比激动,拿笔的手都是颤抖的。在此之前,我参加过金涛的一个写作项目,为了能够见到这位童年时代的偶像,我还曾去光明日报社等他,但十分遗憾,他出差了,未能见到。万幸的是,在郑文光家见面后,我与金涛的见面机会就更多了。他总是那样平易近人,每次见面他都会肯定我的作品,勉励我在科幻创作的道路上坚持下去。

今天读到吴岩缅怀金涛的文章《又一颗充满幻想的大脑休息了》,十分震惊与悲痛,金涛的音容笑貌不断在我脑海里浮现,深深怀念金涛老师。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中国首位迪士尼签约作家)

沉思中的金涛。(金雷供图)


金涛那些记忆犹新的画面

□ 星 河

屈指算来,与金涛老师相识已经30多年。我刚投身科幻创作时,对这位前辈大家仰慕有加,得以一见已十分兴奋,同桌开会更让我感到荣耀,毕竟这个名字,原本只存在于少年阅读时的名篇佳作上。

我与金涛的最初交往始于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当时,委员会的主任是郑文光,但他已患病多年,主要由副主任金涛主持工作。后来金涛担任主任,更是为科普和科幻工作殚精竭虑、摇旗呐喊。

那是在1992年,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决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几场面对公众的科普讲座。四位演讲人中有两位科幻作家:金涛和宋宜昌。我与几位初入科幻界的“小字辈”做了一些辅助工作,而金涛在讲座后特意拿出大作分赠我们。

金涛一生可谓著作等身,即便在退休多年之后,他依旧笔耕不辍,既写科普,也写科幻。我与王逢振共同主编漓江版年度科幻精品选集已逾20年,收入过金涛的《台风袭来的晚上》《月光曲》等多篇新作。无论是对金涛作品的总览分析,还是对他采访与创作生涯的整体梳理,都非这有限的篇幅所能容纳。在这里,只追忆我与金涛交往的个人印象,事实上能让我记起的也都是一些鲜活的场景和画面。

1997年,正值“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召开,全国各地的科幻作家齐聚北京。这是一次难得的相聚,所以金涛与大家商议,在大会之前先以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的名义召集一场科幻研讨会。恰逢科学普及出版社在野三坡有一处场地,会议便定在那里举行。这次被记入中国科幻史册的重要会议,吸引了众多科幻作家到场,很多当时正值壮年的作家现在已垂垂老矣,很多如今临近退休的与会者那时还青春年少。

“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由科幻世界杂志社申请举办,当时《科幻世界》刚刚走出困顿,有所起色。因为“银河奖”要挂“中国”字头,所以每年要来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盖章,每逢此时金涛总是热情款待科幻同道。有一年《科幻世界》副总编辑谭楷来盖章,我陪他拜访金涛。谭楷看到金涛一屋子的书本就羡慕,听闻我向金涛求书更是嫉妒,于是金涛说你们喜欢什么书就自己拿吧,谭楷兴奋地大喊一声“抄家哦”,就开始选书。

当年的科幻作家收入捉襟见肘。那时稿费本就不高,科幻作品发表和出版园地更少得可怜。有一次金涛在会上说:“写科幻不挣钱,你们看星河至今娶不上媳妇。”全场哄堂大笑,会还没散就有人发短信给我介绍女友。看到如今中国科幻的盛况,老人家应该心中释然了吧。

退休之后的金涛依旧活跃在科普科幻战线,他住在远离闹市的北京天通苑,但还经常约我们见面聚餐,并在饭桌上讲述那些科学界的逸闻趣事,有些惊心动魄,有些令人捧腹。遗憾的是,我最后一次拜会金涛也是数年之前了。其实我心里始终有几件相当重要的事情想要向他请教,甚至今年春节我还动过造访的念头,但终究因为拖拉而失去机会……

记忆中的场景比比皆是,远不限于此,但还是让我们选取这些令人愉悦的片段来告慰逝者吧。

谨以此文纪念金涛老师。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科学文艺专业委员会主任)


一位循循善诱的科幻导师

□ 尹传红

       3月5日清晨接金雷电话,惊闻噩耗:他的父亲、著名科普科幻作家、我们《科普时报》的专栏作者金涛前辈,前一天晚上在睡梦中溘然长逝。

       我愣了好一会儿,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因为,就在十几个小时前,也就是距金老撒手人寰不到两小时的某个片刻,我正犹豫要不要给他去电话,告知我刚收到一篇跟他探讨商榷问题的文章。此文呼应的,乃是3月1日《科普时报》“书香悦读”版上刊发的《她用一生守护发掘鲁迅遗物》一文。

       金涛先生非常看重他写的这篇文章,还特别嘱咐我,报纸出来后要给他在文中介绍的已94岁高龄的“叶淑穗老大姐”寄份样报。令我大感意外的是,3月3日中午,年届84岁的他竟亲自到邮局,给我挂号邮寄了叶淑穗著《鲁迅手稿经眼录》《鲁迅文物经手录》。这两本书,我是在向金老作了最后道别之后收到的。打开书页,即看到作者题字:“应老友金涛先生嘱呈请尹传红先生雅正”。我又吃了一惊,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不禁回想起我与先生的第一次“相遇”。那年我12岁,念初中一年级。有天放学刚走出教室,就看到一个同学手里拿着一本封面靓丽的书《大海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我好奇地要过来翻了翻,哦,原来是本科学童话书,讲的是地球上水资源和水循环的故事,作者的名字叫金涛。后来,我又陆续读到了金涛的其他许多作品:幽默风趣的科学小说“马小哈系列”,意蕴深刻的科幻小说《月光岛》,惊险生动的科学考察游记系列《暴风雪的夏天》《冰雪王国历险记》,等等。

     兴许是有着那次邂逅及后续的阅读打底,10年之后,我大学毕业前夕,1990年春的一天,我壮着胆子从天津来到光明日报社,“要找金涛老师”。门卫把我截住了,但允许我用电话联系。就这样,我第一次听到了金老师浑厚的嗓音。记得我跟他提到了《大海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那个时候怎么想得到,仅仅几年过后,在北京我就与金老师续了前缘,于多个科普科幻场合重逢,并且成了“忘年交”和他家中的常客。也正是因由金老师的引导和指教,我利用业余时间开始了对科幻作品的系统研究和思考,实现了由一个单纯的科幻爱好者向一个有目标的科幻研究者的角色转换。

     在金涛眼中,科幻小说是面向未来、展示科学技术发展前景的文学。阅读科幻小说对于启迪智慧、开拓思维、激发对科学实践探索的热情、洞悉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大有益处的。早年他与王逢振共同主编了科幻小说译文集《魔鬼三角与UFO》、与孟庆枢共同主编了苏联科幻小说集《在我消失掉的世界里》。这两部外国科幻选集当年影响颇大,既是科幻爱好者可口的精神食粮,也是科幻作家宝贵的创作范本。

      在我那一代的科幻创作者、研究者和爱好者心目中,金涛既是一位循循善诱的科幻导师,又是一个对中国科幻事业发展倾注了满腔热忱的助推者。他与叶永烈、郑文光前辈一样,也特别关心青年作家的成长。多年以来,在他身边,聚合起一大批洋溢着青春气息的科幻作家和科幻爱好者。

     斯人已去,风范长存!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