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幻手法“翻新”中国历史故事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潘铁豪
  • 2024-04-19 12:45


原作品系艺术家毕横的装置艺术《新财神》,它以关公形象为蓝本,将变形金刚元素与关公形象融合,由老解放卡车零件改造而成。

图为解放牌关羽变形金刚局部。(飞氘供图)


近年来,不少中国科幻作家有意识地将目光投向历史,将历史题材和科幻元素相结合进行创作,飞氘就是其中之一。他的《蝴蝶效应》用科幻想象力和笔法改写了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并将之与国外科幻大片进行巧妙地“嫁接”——每一则故事题材或人物都取自中国历史,但题目都用外国科幻电影的片名。

 将科幻元素融入中国历史故事

《蝴蝶效应》分为上中下3个篇章,每个篇章包含不同的小故事,全书共呈现30个各不相同又隐约相连的科幻故事:孔子陷入梦境,急求突破;汉武帝凭借黑色方碑化身星孩凝望遥远的地球故乡;郑和不再下西洋,而是去追寻在星际中的遥远时光。京杭大运河变成了连接寰宇的“通天渠”,打开泰山之巅的“苍穹之眼”,让盛世目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雄奇……

一口气读下来,会发现这是一部非常特别的作品:30个故事串起30个奇思妙想,堪称一次科幻创作的实验。作者脑洞大开,不求故事讲得严谨与流畅,只管搭建场景,将历史故事逐个“翻新”,在与科幻电影片名的“嫁接”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意象。

用科幻致敬鲁迅《故事新编》

在作品中,作者用科幻的方式致敬鲁迅先生的《故事新编》。

在安排故事时,小说不断建立与《故事新编》的关联:《回到未来》中的鲁迅答谢过自己的子孙,说要更加努力才可以和未来的人们比肩;《异次元杀阵》中的周树人在无解的魔方世界里拼杀,发出“砰、砰、砰”的呐喊;全文结尾处,借用在《眉间尺》发出救世者的呼喊,与前文中周树人的所作所为形成呼应。熟悉鲁迅先生作品的读者,很容易在这一连串故事中发现《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呐喊》《狂人日记》的“影子”。

作者对于自己的评价,也早早地借鲁迅先生的笔写在开头:

“但这倒提醒了我年轻时做过的梦,那时我也译过科学小说,说过一些胡话,自己也想写,后来这梦也随着其余的一同忘却了。如今却想起来,就信手写下这些残章,算是答谢你们的好意罢!”

飞氘曾说:“在这趟没有终点的旅途里,幻想就像一艘破冰船,冲破现实的冰层,带领我们前往一个全新之地。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够反观自己出发的地方,看清楚那个‘现实’的故乡的疆界和种种欠缺。”连接古今的传奇,畅想未来的神秘,书写幻想的瑰丽,这正是作者期待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抵达的彼岸。

(作者系温州市绣山中学语文教师)


作者说


《蝴蝶效应》是我自己最满意的几篇作品之一。

20世纪之前,中国本土文化里没有“科幻”文学。科幻移植到中国后,如何“本土化”?这是一个老问题。《蝴蝶效应》以及收录这篇作品的个人短篇集《中国科幻大片》要做的,正是把西方科幻大片的诸多世界观,嫁接到华夏五千年的民族记忆中,结果产生了某些令我自己也感到吃惊的奇观。这是只有以深厚的中华文明为沃土才能产生的一种写作可能性。这也是一次双向审视:用酷炫的西洋镜照射古老东方对天命的求索与抗争,既是以镜观象,也是因象识镜。

有朋友说,如果能把这些故事展开来写,会更过瘾。也许以后会这么做,但目前这样也挺好。极简的叙述是落笔时的刻意选择,正如古人撰史,轻轻带过的只言片语,背后蕴藏着说不尽的凝重和沧桑。——飞氘


编辑:王文洁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
  • 版权所有:中国科普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