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幻文学的浩瀚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新星正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吸引着无数读者的目光。他的作品《美食三品》成功入围今年的雨果奖。
本期“科幻人「谈」科幻 ”,我们邀请到科幻作家宝树,了解他在作品《美食三品》背后的思考,了解他的科幻创作理念,以及他对科幻文学的理解。
问:是什么契机,让您坚定选择了科幻文学?您觉得“命运的齿轮”是在什么时刻转动的?
宝树:我小时候就是个科幻迷,喜欢看科幻小说,长大以后开始进行科幻创作,所以依旧喜欢科幻。在我创作科幻小说之后,会得到一些肯定和积极的反馈,更进一步地就会对作品进行发表和出版,所以我其实觉得选择科幻文学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没有特定的“齿轮”转动的时刻。
问:在投身科幻创作的十余年间,您的科幻作品频频获奖。《美食三品》也入围了2024雨果奖最佳短篇小说决选名单,能谈谈这部作品你所想传达的主体精神吗?
宝树:其实写小说的过程中,并不是为了传达一个特定的精神才去创作,而是在写的过程中把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感受,还有一些思考融入进去。比如《美食三品》中讲到美食,实际上普通人有很多美食都是吃不到的,去高档饭店,太昂贵的美食是普通人看都不用看的,那么就会产生一种想象,怎么能吃到这些美食?一般人可能会想,多赚一些钱,然后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但对于科幻作家而言可能会想,能不能通过连接别人享受美食的脑电波,让自己也能够拥有享受美食的体验?
因为写小说毕竟不是一个纯粹的幻想,是需要有故事性的,那就可以通过这样的一个初衷去进行一些推想。当我们把美食体验这个想法推到极端,会产生什么影响?如果把这种体验商业化,又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在这个设定的逻辑之下,故事性自然而然就产生了。
问:相较于早期您认为您当前的创作思维和方式是否有变化?如何看待科幻文学创作对自己的意义?
宝树:变化肯定是有的,就好像去山间游览。一开始可能在山脚下或者山谷里转来转去,后来慢慢登上一些小山,然后慢慢看到更高的山头。其实文学也是一样,随着你慢慢地往上爬,就会见到更多的东西,意识到还有更高顶峰,需要上去看一看。
因为我对很多事物都感兴趣,一个是文学本身——读小说或者读诗歌,读一些属于文学的东西。另一方面是科技,对宇宙,对于生命充满很多好奇。而科幻恰好给我一种方式,能够把我个人很多有兴趣的点都结合起来,让我各方面的兴趣都能够充分地发挥,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升华。
问:您曾就读于北大哲学系,这段经历或者说哲学性的思维对您的科幻创作有没有产生影响?
宝树:影响肯定是有的,因为科幻它本身就有某一方面的性质和哲学非常相似。有个概念叫思想实验,就像缸中之脑——把一个大脑放在一个缸子里面,给它加上电极,让大脑生活在类似于黑客帝国的一个虚拟世界,但大脑可能会以为这是真实世界。这是哲学方面一个很认真的问题讨论:人如何判断真实?但这个问题,其实也是一个很简短版本的科幻小说。很多哲学上的深入思考,可以成为科幻创作的一些灵感的来源。
问:如今您已经成为一名新兴科幻作家代表,从自身角度出发,您是如何理解“新兴科幻作家”这个头衔的?
宝树:2010年以后是中国科幻文学发展比较蓬勃的一个新生时期,可能超越以前的很多时代。在这样一个时代,广大读者看完《三体》,或者看完刘慈欣、王晋康老师一些作品后,可能就会说科幻还有什么?那就是看我们的作品,让我们成为了所谓“新一代作家”。
对我们这一代作者而言,这一方面是机遇,有更多被大家看到的机会,另一方面其实也是压力、责任。如何能够写出你自己的独特东西,如何能够另辟蹊径找到自己的方向,自己的道路。这其实也是在这个时代写科幻,需要去思考的一些问题。
问:您曾写过《恐龙奇旅》等儿童文学作品,您认为少儿科幻和普通科幻的区别是什么?您认为少儿科幻读物如若要想对小读者产生吸引力,最重要的本质是什么?
宝树:少儿科幻可能更多处在一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和宇宙的关系,或者一些科技的科学知识。
另一方面,我觉得对科幻来说,少儿科幻在某种意义上更能够反映出科幻它本身。就像我刚才提到的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宇宙的关系。虽然普通科幻也会经常去思考这些问题,但少儿科幻可能更加直接去把这些东西提出来,不需要很多雕饰,这是我觉得很迷人的一个方面。
从我自己角度来讲,我一直是个有童心的人。我现在写科幻、看科幻的过程中,很多内心的基本想法其实和十一二岁时候没有太大区别。宇宙对于生命,对于自然的很多神奇的现象,会令我感到震撼或者惊奇,这也是科幻最根本的一个吸引力。
宝树《恐龙奇旅》获少儿科幻星云奖
2023年度中长篇小说金奖
对科幻世界的想象与探索,对人类文明、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思考,让宝树的作品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既充满想象又富有哲理的科幻世界。在宝树创造的科幻世界中,不仅能够享受到阅读科幻的乐趣,还可以从对日常生活的映射之中,获得对人生和世界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