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科幻之路⑬】以“有趣”为航标:我与读者共创科幻世界
  • 来源:科普时报
  • 作者:索何夫
  • 2025-08-29 10:10

人物名片

索何夫,江苏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科幻作家。代表作《草的语言》《风暴之心》《出巴别记》以及长篇科幻小说《傀儡战记》系列,科幻小说作品集《盲跃》等。曾获得中国科幻银河奖、华语科幻星云奖。


以“创造一个专属世界”开始的写作路


2005年夏天,初中二年级的我在宿舍写下了第一个故事,自此开启了我的科幻创作之旅。故事虽显拙劣,但幸运的是,在这群十四五岁时突然想“创造一个专属世界”的孩子中,我尚有些写作天赋。2007年和2008年,我两次参加并入围了江苏省高中生作文大赛,《灯火阑珊处》更是幸运地获得了2007年作文大赛的特等奖。金色的奖杯留了下来,也让我意识到两件事,一是我知道自己“能写点儿什么”,二是写作本身是件相当有意思的事。

高考后我进入文学专业,在这里系统学习到的文学知识与创作技巧,都让我在日后的创作中受益匪浅。2009年,我开始了比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更“正规”一些的创作活动——在网站小说区投稿。此后几年,我和绝大多数自认为自己是作家的年轻人一样,将脑子里涌出的庞杂灵感,全都不加区别地打包装填进科幻小说。这也导致我的早期作品虽然点子很多,却从头到尾逻辑断裂、缺乏连贯性,堆叠设定、猛塞大数字这些问题也一个没落,自然未能取得多少成绩。但对我而言,创作科幻小说本身的“有趣”程度丝毫未减,创作过程中的些许收入,读者们的评论和点赞,也激励着我继续创作。

本科毕业后,我花了一年时间试图转向中短篇小说创作,并于2014年在《科幻世界》发表了中篇小说《魂兮归来》,这也是我在文学类期刊上的首篇作品。这部作品及此前的几部中短篇,奠定了我科幻中短篇的创作基调:较为密集的信息量与知识点,以及紧凑的冲突和丰富的情节反转。除此之外,聚焦新奇科幻设定,更贴近纯粹“点子文学”的短篇,也是我这一时期的重要创作方向。


与读者合作创作的正反馈循环


我在创作生涯中积累的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尽可能频繁地与读者保持联系,了解他们的想法与需求,并在新的创作中让“作品对作者而言有趣”进一步转化为“对读者而言有趣”。

QQ群、微信群能让我与读者实时交流,而当时红火的百度贴吧中,则常出现颇为精辟的长篇分析,有时这些分析甚至能指出我自己都未察觉的细节问题。

这让我的写作逐渐进入到一种特殊的正反馈式循环:每篇新作品发表后,我都会与读者围绕作品展开头脑风暴,而头脑风暴的成果又会成为我下一批作品的创意与灵感源头。依托这些读者反馈,我也改进了故事创作方法:将冗长的知识性解说提炼为知识点,用更巧妙的方式将这些有效信息融入故事中。此外,为了更好地贴合读者需要,我开始有选择地在作品中运用轻小说创作技法,典型作品包括《傀儡战记》三部曲、最新长篇《孤绝之星》及部分中短篇作品。


坚持“有趣”第一的创作之路


直到现在,我仍秉持“有趣”第一的创作原则,并因此不断开拓全新故事。2016年,我开始为《科幻世界》的增刊《惊奇档案》撰写科普与科幻文艺研究文章;2019年,我开始在《课堂内外》杂志上发表儿童科普作品;2022年,我发表了第一篇少儿短篇小说《无人生还》。这一阶段的我专注于少儿科幻小说的创作,将冒险与轻度悬疑相结合,配合轻松情节,幽默轻快地讲述科学知识,相关作品有《银河曙光号》《后人类记事:寻找甜苹果》和《月球暗影》等。

这些年来,我始终追求着“有趣”的创作。与读者的交流让我可以确信,我在创作中感到有趣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各种各样的趣味。而将来,我还会继续基于“有趣”在创作的道路上探索下去……

对我而言,能让各位读到有趣的科幻,便足矣。

编辑:陆越
相关新闻

  • TEL:010-58884104
  • E-Mail:kepu@kepu.gov.cn
  • 如果您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联系我们!